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13页 |
2.2 筛选标准 | 第13页 |
2.3 AFI(κ)的计算 | 第13-16页 |
2.3.1 选择标准 | 第13页 |
2.3.2 AFI(Acetabular Fracture Index) | 第13-16页 |
2.4 分组 | 第16页 |
2.5 受伤机制 | 第16页 |
2.6 合并伤 | 第16页 |
2.7 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 | 第16页 |
2.8 平均手术时间 | 第16-17页 |
2.9 平均手术出血量 | 第17页 |
2.10 复位质量 | 第17页 |
2.11 并发症 | 第17页 |
2.12 随访 | 第17页 |
2.13 放射学及功能评价 | 第17-18页 |
2.14 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3 结果 | 第19-24页 |
3.1 复位质量 | 第19页 |
3.2 放射学评价 | 第19页 |
3.3 并发症 | 第19页 |
3.4 功能评分 | 第19-20页 |
3.5 统计分析 | 第20-24页 |
4 讨论 | 第24-29页 |
4.1 涉及后壁的髋臼骨折受伤机制 | 第24页 |
4.2 后壁骨折块缺损的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4.3 影响功能预后的因素 | 第25-27页 |
4.4 治疗方案 | 第27-29页 |
5 结论 | 第29-30页 |
典型病例 | 第30-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综述 | 第4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