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一章 阴阳离子识别研究进展 | 第10-23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分子识别 | 第11页 |
| 1.3 离子识别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4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离子识别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1,4-双(2-苯并咪唑基)苯对 F-和 Hg~(2+)识别性能的研究 | 第23-36页 |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 2.2.1 试剂与溶剂 | 第24页 |
| 2.2.2 测试与分析仪器 | 第24页 |
| 2.2.3 受体分子 M 的合成过程 | 第24-25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 2.3.1 阴离子识别 | 第25-29页 |
| 2.3.2 阳离子识别 | 第29-33页 |
| 2.3.3 M 的实际应用-试纸 | 第33页 |
| 2.4 识别机理的探讨 | 第33-35页 |
| 2.4.1 F-识别机理的探讨 | 第33-34页 |
| 2.4.2 Hg~(2+)识别机理的探讨 | 第34-35页 |
| 2.5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2,2-联苯并咪唑受体对 Fe3~(3+)识别性能的研究 | 第36-43页 |
| 3.1 引言 | 第36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3.2.1 试剂与溶剂 | 第36页 |
| 3.2.2 测试与分析仪器 | 第36-37页 |
| 3.2.3 受体分子 L 的合成过程 | 第37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3.3.1 Fe3~(3+)离子识别能力的检测 | 第37-38页 |
| 3.3.2 Fe3~(3+)抗干扰试验 | 第38-39页 |
| 3.3.3 荧光滴定曲线的测定 | 第39-40页 |
| 3.3.4 最低检测线的测定 | 第40-41页 |
| 3.3.5 L 的实际应用-试纸 | 第41页 |
| 3.4 识别机理的探讨 | 第41-42页 |
| 3.5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2页 |
| 附图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