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发光传感新平台构建及生化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0页
    1.1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第13-16页
        1.1.1 电化学发光概述第13页
        1.1.2 ECL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1.3 ECL发光材料第14-15页
        1.1.4 ECL生物传感器第15-16页
    1.2 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第16-19页
        1.2.1 纳米材料第16页
        1.2.2 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第16页
        1.2.3 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1.2.4 发光功能化纳米材料在ECL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7-19页
            1.2.4.1 用于构建ECL传感界面第17页
            1.2.4.2 用于制备发光功能化纳米探针第17-19页
    1.3 ECL传感器进展第19-28页
        1.3.1 传统的单电极单信号输出ECL传感器第19-20页
        1.3.2 新型的比率型ECL传感器第20-23页
            1.3.2.1 单电极-双信号输出比率型ECL传感器第20-22页
            1.3.2.2 双电极-双信号输出比率型ECL传感器第22-23页
        1.3.3 双极电极-ECL传感器第23-26页
            1.3.3.1 双极电极基本原理第23-24页
            1.3.3.2 BPE的分类第24-25页
            1.3.3.3 BPE与ECL联用第25-26页
        1.3.4 BPE与ECL比率法联用第26-28页
    1.4 本论文立意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基于MoS_2电极上电沉积ZnS-CdS纳米材料构建灵敏检测CEA的无标记ECL传感器第30-40页
    2.1 前言第30-31页
    2.2 实验第31-33页
        2.2.1 试剂和材料第31页
        2.2.2 仪器和设备第31页
        2.2.3 MoS_2电极上电沉积ZnS-CdS纳米复合材料第31-32页
        2.2.4 ECL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第32-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2.3.1 MoS_2和MoS_2修饰的GCE上电沉积的ZnS-CdS的表征第33-35页
        2.3.2 ECL适配体传感器的表征第35-36页
        2.3.3 实验条件优化第36页
        2.3.4 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36-37页
        2.3.5 传感器的特异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第37-38页
        2.3.6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第38-39页
    2.4 结论第39-40页
第3章 基于CdS-C和luminol-Au发光纳米材料构建用于灵敏、准确检测CEA的ECL比率型自校准传感器第40-52页
    3.1 前言第40-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3.2.1 试剂和材料第41-42页
        3.2.2 仪器第42页
        3.2.3 luminol-Au-APT共轭物的制备第42页
        3.2.4 CdS-CNFs的制备第42页
        3.2.5 ECL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第42-43页
        3.2.6 测量过程第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3.3.1 luminol-AuNPs和CdS-CNFs的表征第43-44页
        3.3.2 CdS-CNFs和luminol-AuNPs之间的ECL-RET第44-45页
        3.3.3 传感器构建过程的表征第45-46页
        3.3.4 条件优化第46-47页
        3.3.5 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47-49页
        3.3.6 比率型生物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第49页
        3.3.7 实际样品检测第49-51页
    3.4 结论第51-52页
第4章 空间分辨-双信号输出ECL比率型传感器的构建及其灵敏、准确的免疫分析第52-64页
    4.1 前言第52-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4.2.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53页
        4.2.2 仪器和设备第53-54页
        4.2.3 3D花瓣状CdS的制备第54页
        4.2.4 Ru(bpy)_3~(2+)@RuSi纳米材料的制备第54页
        4.2.5 空间分辨-双信号输出比率型ECL传感器的构建第54-55页
        4.2.6 ECL检测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4.3.1 3D花瓣状CdS、RuSiNPs和Ru(bpy)_3~(2+)@RuSiNPs的表征第55-56页
        4.3.2 双共反应剂体系的可行性第56-57页
        4.3.3 比率型传感器的ECL表征第57-58页
        4.3.4 条件优化第58页
        4.3.5 PSA检测第58-60页
        4.3.6 传感器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第60页
        4.3.7 实际样品检测第60-63页
    4.4 结论第63-64页
第5章 基于功能化Ru(bpy)_3~(2+)@SiO_2/Au纳米探针的单细胞免疫ECL成像分析第64-79页
    5.1 前言第64-65页
    5.2 实验部分第65-69页
        5.2.1 材料和试剂第65-66页
        5.2.2 仪器第66页
        5.2.3 双极电极的设计第66页
        5.2.4 Au/ITO杂化BPE的制备过程及BPE阳极的预处理第66-67页
        5.2.5 Ru(bpy)_3~(2+)@SiO_2/Au NPs 的制备和修饰第67页
        5.2.6 ECL免疫分析平台的构建第67-68页
        5.2.7 细胞培养及处理第68页
        5.2.8 ECL成像分析第68-6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5.3.1 Au/ITO杂化BPE的表征和性能第69-71页
        5.3.2 Ru(bpy)_3~(2+)@SiO_2 NPs和Ru(bpy)_3~(2+)@SiO_2/Au NPs的表征第71页
        5.3.3 多重信号放大策略第71-73页
        5.3.4 条件优化第73-74页
        5.3.5 免疫分析平台的分析性能第74-75页
        5.3.6 免疫分析平台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第75-76页
        5.3.7 人血清样本中PSA的分析第76-77页
        5.3.8 单个LNCaP细胞表面PSA的ECL成像分析第77-78页
    5.4 结论第78-79页
第6章 结论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8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形貌CdS@g-C3N4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单相固体双负弹性波超材料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