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国铁建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3 研究综述第15页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研究框架第16-17页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第18-21页
        2.1.1 财务共享服务概念第18页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阶段第18-19页
        2.1.3 财务共享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差异第19-21页
    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第21-22页
        2.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第21页
        2.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第21-22页
    2.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和范围第22-25页
        2.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第22-23页
        2.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范围第23-25页
    2.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第25-27页
        2.4.1 规模经济理论第25页
        2.4.2 竞争优势理论第25页
        2.4.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第25-26页
        2.4.4 内部控制理论第26-27页
第三章 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分析第27-36页
    3.1 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概况第27-28页
        3.1.1 中国铁建基本情况第27页
        3.1.2 中国铁建经营情况第27-28页
        3.1.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概况第28页
    3.2 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的管理模式及问题第28-30页
        3.2.1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的管理模式第28-29页
        3.2.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管理模式的问题第29-30页
    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体设计第30-34页
        3.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点和规模的设计第30-31页
        3.3.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的管理模式第31页
        3.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第31-32页
        3.3.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设计第32-34页
        3.3.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发展规划的设计第34页
    3.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体系第34-36页
第四章 中国铁建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的成果、经验及问题第36-46页
    4.1 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的成果第36-40页
        4.1.1 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第36-37页
        4.1.2 加强了集团内部管控第37-38页
        4.1.3 推动了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第38-39页
        4.1.4 提升了信息质量并且优化了财务队伍结构第39-40页
    4.2 财务共享服务成功实施的经验第40-42页
        4.2.1 得益于政策及领导的支持第40-41页
        4.2.2 得益于信息系统的创新第41页
        4.2.3 得益于循序渐进的变革与创新第41-42页
        4.2.4 得益于标准化的流程再造第42页
    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第42-46页
        4.3.1 员工队伍的建设问题第42-43页
        4.3.2 信息系统方面的问题第43-44页
        4.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控问题第44页
        4.3.4 流程方面的问题第44-46页
第五章 国内外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实践经验与启示第46-52页
    5.1 江森自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经验第46-47页
    5.2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经验第47-49页
    5.3 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经验第49-50页
    5.4 国内外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经验启示第50-52页
第六章 完善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模式的建议第52-58页
    6.1 要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第52-53页
    6.2 要整合并完善信息系统第53-54页
    6.3 要适时适度的加强集团管控第54-55页
    6.4 要不断优化流程并提升流程管理水平第55-56页
    6.5 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第56-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7.1 结论第58页
    7.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个人简历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本错配、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下一篇: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