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政治哲学的人性观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霍布斯人性观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 第17-22页 |
2.1 霍布斯生平 | 第17-18页 |
2.2 霍布斯人性观的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2.3 霍布斯人性观的思想渊源 | 第19-22页 |
2.3.1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性观 | 第19-20页 |
2.3.2 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观 | 第20-22页 |
第3章 作为霍布斯政治哲学基础的人性观 | 第22-35页 |
3.1 激情与自然状态 | 第22-28页 |
3.1.1 论激情 | 第22-24页 |
3.1.2 论虚荣自负 | 第24-26页 |
3.1.3 论死亡恐惧 | 第26-28页 |
3.2 理性与契约论 | 第28-35页 |
3.2.1 论权利 | 第28-29页 |
3.2.2 论理性 | 第29-32页 |
3.2.3 论主权者 | 第32-35页 |
第4章 来自各方的批评 | 第35-41页 |
4.1 自由主义的批评 | 第35-37页 |
4.2 共和主义的批评 | 第37-38页 |
4.3 社群主义的批评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获奖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