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7-8页 |
1.2 非线性系统辨识 | 第8-12页 |
1.2.1 非线性系统模型 | 第8-11页 |
1.2.2 非线性系统辨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的工作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Hammerstein—Winner模型介绍 | 第13-20页 |
2.1 随机系统 | 第13-16页 |
2.1.1 时间序列模型 | 第14页 |
2.1.2 方程误差类模型 | 第14-15页 |
2.1.3 输出误差类模型 | 第15-16页 |
2.2 Hammerstein模型介绍 | 第16-17页 |
2.3 Winner模型介绍 | 第17-18页 |
2.4 Hammerstein—Winner模型介绍 | 第18-19页 |
2.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Hammerstein模型的传统辨识方法 | 第20-33页 |
3.1 系统辨识简介 | 第20-23页 |
3.1.1 系统辨识的概念 | 第20-21页 |
3.1.2 误差准则 | 第21-22页 |
3.1.3 非线性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3.2 最小二乘法 | 第23-24页 |
3.3 迭代法 | 第24-27页 |
3.4 递归法 | 第27-28页 |
3.5 实验仿真 | 第28-31页 |
3.6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 第33-50页 |
4.1 基本萤火虫算法 | 第33-36页 |
4.1.1 算法仿生原理 | 第33-34页 |
4.1.2 算法数学描述 | 第34-35页 |
4.1.3 算法流程 | 第35-36页 |
4.1.4 参数分析 | 第36页 |
4.2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 第36-43页 |
4.2.1 Hammerstein模型辨识过程 | 第37-40页 |
4.2.2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 第40-41页 |
4.2.3 实验仿真 | 第41-43页 |
4.3 基于一种改进的萤火虫算法的Hammerstein模型 | 第43-49页 |
4.3.1 改进的萤火虫算法 | 第43-44页 |
4.3.2 实验仿真 | 第44-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