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南山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9页 |
1.2.1 中国地质灾害概述 | 第8-10页 |
1.2.2 滑坡灾害研究 | 第10-18页 |
1.2.3 泥石流灾害研究 | 第18页 |
1.2.4 崩塌灾害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 第21-29页 |
2.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2.1.1 自然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1.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2.2 地质环境条件 | 第22-29页 |
2.2.1 气象与水文 | 第22-23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2.2.3 地层岩性 | 第24-25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2.2.5 地质构造 | 第26-27页 |
2.2.6 土壤植被 | 第27-28页 |
2.2.7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地质灾害分布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46页 |
3.1 地质灾害类型 | 第29页 |
3.2 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特征 | 第29-40页 |
3.2.1 滑坡 | 第31-33页 |
3.2.2 潜在崩塌 | 第33-35页 |
3.2.3 泥石流 | 第35-39页 |
3.2.4 不稳定斜坡体 | 第39-40页 |
3.3 地质灾害规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3.3.1 地质灾害规模 | 第40-41页 |
3.3.2 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3.4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3-46页 |
3.4.1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 第43页 |
3.4.2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43-45页 |
3.4.3 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稳定性分析与危害性评价 | 第46-57页 |
4.1 稳定性分析 | 第46-54页 |
4.1.1 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4.1.2 定量分析 | 第47-53页 |
4.1.3 稳定性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4.2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 | 第54-57页 |
4.2.1 白水江保护局后山斜坡危害性评价 | 第54页 |
4.2.2 地质灾害体危害性评价 | 第54-57页 |
第五章 防治措施 | 第57-60页 |
5.1 防治目标与要求 | 第57页 |
5.2 治理原则 | 第57页 |
5.3 治理工程方案建议 | 第57-59页 |
5.4 治理措施建议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问题 | 第60-62页 |
6.1 主要认识和结论 | 第60-61页 |
6.2 进一步的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