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纪念性建筑论文

基于环境认知的灾难纪念型景观设计研究--以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图表目录第10-15页
1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5-17页
        1.1.1 现实背景第15-16页
        1.1.2 理论背景第16-17页
        1.1.3 小结第17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8-22页
        1.3.1 纪念第18-19页
        1.3.2 灾难纪念型景观第19-20页
        1.3.3 环境认知第20-22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第22-30页
        1.4.1 灾难纪念型景观方面研究综述第22-24页
        1.4.2 城市空间与意象感知的研究综述第24-30页
    1.5 以往研究的特点与趋势与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30-33页
        1.5.1 以往研究的特点与趋势第30-31页
        1.5.2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5.3 研究方法第32页
        1.5.4 论文框架第32-33页
2 灾难纪念型景观理论研究第33-69页
    2.1 灾难纪念型景观的内涵与发展第35-46页
        2.1.1 灾难纪念的涵义第35-36页
        2.1.2 灾难纪念型景观历史脉络与形式衍变第36-43页
        2.1.3 当代灾难纪念景观的空间内涵与特征第43-45页
        2.1.4 小结第45-46页
    2.2 灾难纪念性的使用人群的特点第46-50页
        2.2.1 使用人群的文化认知及对灾难纪念景观表现的影响第46-47页
        2.2.2 使用人群的分类及其心里认知特点第47-50页
        2.2.3 小结第50页
    2.3 灾难纪念型景观的特点第50-56页
        2.3.1 灾难纪念景观的分类第50-54页
        2.3.2 灾难纪念型景观纪念性表达第54-55页
        2.2.3 小结第55-56页
    2.4 灾难纪念景观的设计要点第56-67页
        2.4.1 灾难纪念景观的设计要素第56-59页
        2.4.2 灾难纪念型景观空间组织设计要点第59-65页
        2.4.3 三种典型空间感知特点与存在空间体验的问题第65-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3 灾难纪念型景观的环境认知层次第69-79页
    3.1 认知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第69-73页
        3.1.1 空间-形体(视觉秩序)分析理论第69-70页
        3.1.2 场所-文脉分析理论第70-71页
        3.1.3 认知地图(认知图示)理论第71-73页
        3.1.4 小结第73页
    3.2 灾难纪念型景观的环境认知过程第73-76页
        3.2.1 灾难纪念景观视知觉感知第73-75页
        3.2.2 灾难纪念景观时空感知第75页
        3.2.3 灾难纪念景观的场所意象感知第75页
        3.2.4 小结第75-76页
    3.3 灾难纪念性景观的环境认知框架第76-77页
    3.4 灾难纪念性景观环境认知评价第77-79页
4 汶川地震灾区纪念性景观的认知评析第79-133页
    4.1 背景认知第79-87页
        4.1.1 调研背景第79-80页
        4.1.2 汶川灾区地震纪念物的分布及景观类型第80-84页
        4.1.3 研究的方法与问卷设计第84-86页
        4.1.4 研究的三大变量与数据统计第86-87页
    4.2 基于意象感知的灾区纪念性景观意象因子的分析第87-105页
        4.2.1 灾区纪念性景观意象因子的确定第87-97页
        4.2.2 灾区纪念性景观意象因子认知重要度排序的解读第97-100页
        4.2.3 灾区纪念性景观综合意象度的解读第100-101页
        4.2.4 灾区纪念性景观整体意向图与特色意象元素第101-105页
    4.3 基于认知体验的灾区纪念性景观意象元素的评价第105-115页
        4.3.1 评价标准的确定第105-106页
        4.3.2 灾区纪念性景观的认知体验第106-111页
        4.3.3 基于认知体验的纪念场所的评价结果第111-115页
    4.4 灾区纪念性景观意象元素知觉矩阵的解读第115-119页
        4.4.1 场所意象元素知觉矩阵的确定第115-117页
        4.4.2 场所意象元素知觉矩阵的解读第117-118页
        4.4.3 灾区纪念性景观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118-119页
    4.5 灾区三种可感知纪念性景观的意向要素组织关系分析第119-131页
        4.5.1 老北川地震遗址纪念地第119-122页
        4.5.2 汶川映秀镇震中纪念地第122-125页
        4.5.3 北川抗震纪念园第125-130页
        4.5.4 小结第130-131页
    4.6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5 基于环境认知的灾难纪念型景观的设计优化策略第133-151页
    5.1 灾难纪念景观空间立意的优化第133-145页
        5.1.1 重点影响灾难场景空间立意的因素第133-134页
        5.1.2 遗址纪念场景的布局优化方式第134-137页
        5.1.3 建筑纪念场景布局的优化策略第137-144页
        5.1.4 纪念场景与周围环境组织关系的优化第144-145页
    5.2 灾难纪念景观三种典型空间组织的优化第145-149页
        5.2.1 以中轴线对称布置增加空间标志度第145-146页
        5.2.2 多轴线对称式明确认知方向第146-147页
        5.2.3 庭院式创造情感空间第147页
        5.2.4 大地景观式营造情境体验第147-148页
        5.2.5 线性式丰富认知体验第148-149页
    5.3 情感空间意境的优化第149-150页
        5.3.1 怀旧空间情境的营造第149页
        5.3.2 悼念空间情感的激发第149页
        5.3.3 讲述空间情感的积累第149页
        5.3.4 小结第149-150页
    5.4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6 结论第151-155页
    6.1 研究工作与成果第151-153页
    6.2 后续展望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1页
附录第161-163页
    A. 国内外灾难纪念性景观统计表第161-162页
    B. 汶川纪念性景观认知评析调研问卷第162-163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喷雾直接蒸发冷却过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供水管网水力与水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