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当前国际大地坐标系技术进展 | 第9页 |
·我国地心坐标系建设的主要进展 | 第9-10页 |
·地方独立坐标系向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科学意义 | 第10-11页 |
·本论文研究目标 | 第11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坐标系相关基础及理论 | 第13-19页 |
·坐标系的定义与种类 | 第13页 |
·我国常用国家大地坐标系 | 第13-15页 |
·地方独立坐标系 | 第15-19页 |
3 坐标系转换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9-24页 |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地方独立坐标差异分析 | 第19页 |
·常用坐标转换模型 | 第19-22页 |
·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 | 第20页 |
·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 | 第20-21页 |
·三维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 | 第21页 |
·综合法坐标转换 | 第21-22页 |
·坐标转换精度评定 | 第22页 |
·坐标转换引起的长度变形分析 | 第22-24页 |
·长度变形公式 | 第22-23页 |
·长度变形分析 | 第23-24页 |
4 我国地方独立坐标系特点分析 | 第24-30页 |
·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 | 第24-25页 |
·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 | 第25-28页 |
·椭球变换法 | 第26-27页 |
·比例缩放法 | 第27-28页 |
·几种投影方法比较 | 第28页 |
·以中心点坐标进行平移和旋转 | 第28-30页 |
5 地方独立坐标系向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 | 第30-36页 |
·坐标转换基本方法与要求 | 第30页 |
·2000 独立坐标系 | 第30-31页 |
·坐标转换技术思路 | 第31-32页 |
·重合点选取 | 第32-33页 |
·坐标转换模型 | 第33页 |
·转换参数计算 | 第33页 |
·转换参数显著性检验 | 第33-34页 |
·粗差点剔除 | 第34页 |
·转换参数精度估计及转换坐标精度检验 | 第34-36页 |
6 坐标转换算例分析 | 第36-46页 |
·坐标转换技术流程 | 第36页 |
·独立坐标系建立时采用移动中央子午线方法 | 第36-39页 |
·选定的独立坐标系概况及算例 | 第36-37页 |
·算例转换结果 | 第37-39页 |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39页 |
·独立坐标系建立时采用抬高坐标系投影面变换方法 | 第39-42页 |
·选用独立坐标系概况及算例 | 第39-41页 |
·算例转换结果 | 第41页 |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41-42页 |
·独立坐标系建立时采用坐标加常数或以中心点平移坐标变换 | 第42-46页 |
·选用独立坐标系概况及算例 | 第42-43页 |
·算例转换结果 | 第43-45页 |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45-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