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企业绩效的概念 | 第12页 |
1.2.2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绩效的定义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企业能力理论与铝生产企业绩效 | 第19-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与铝生产企业绩效评价 | 第20-21页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铝生产企业绩效评价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铝生产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和不足 | 第22-25页 |
3.1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发展 | 第22页 |
3.2 铝生产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3.2.1 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立足点单一 | 第22-23页 |
3.2.2 国有铝业生产企业EVA指标未使用或使用不当 | 第23页 |
3.2.3 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不一致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氧化铝生产企业EVA与BSC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5-46页 |
4.1 氧化铝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 第25-26页 |
4.1.1 产能分布集中度高,资源导向性明显 | 第25页 |
4.1.2 流程复杂,工艺环节多 | 第25页 |
4.1.3 企业规模通常较大,大多为集团性企业 | 第25-26页 |
4.1.4 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高 | 第26页 |
4.1.5 高污染高耗能工业环保问题迫切 | 第26页 |
4.1.6 安全生产需重视,生产过程存在诸多危险因素 | 第26页 |
4.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4.2.1 战略一致性原则 | 第26页 |
4.2.2 可行性原则 | 第26-27页 |
4.2.3 平衡性原则 | 第27页 |
4.2.4 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 第27页 |
4.3 氧化铝生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第27-40页 |
4.3.1 整体框架 | 第27-29页 |
4.3.2 氧化铝生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 | 第29-40页 |
4.4 氧化铝生产企业EVA与BSC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3页 |
4.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41-42页 |
4.4.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42页 |
4.4.3 确定权重系数 | 第42-43页 |
4.4.4 检验权重合理性 | 第43页 |
4.5 氧化铝生产企业EVA与BSC绩效评价体系评分方法的设计 | 第43-44页 |
4.5.1 指标分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4.5.2 绩效评价体系总评分的确定 | 第44页 |
4.6 EVA与BSC评价体系适用性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案例讨论:SX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改进 | 第46-63页 |
5.1 SX企业概况 | 第46-49页 |
5.1.1 SX企业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5.1.2 SX企业SWOT分析 | 第47-49页 |
5.2 SX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 第49-50页 |
5.2.1 SX企业现有绩效评价体系 | 第49页 |
5.2.2 SX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5.3 SX企业EVA与BSC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50-63页 |
5.3.1 SX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目标分解 | 第50-51页 |
5.3.2 SX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51-52页 |
5.3.3 SX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6页 |
5.3.4 SX企业2015年至2017年绩效总评分 | 第56-61页 |
5.3.5 SX企业2015年至2017年绩效评分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建议 | 第63-64页 |
6.3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A | 第72-75页 |
附录B | 第75-87页 |
附录C | 第87-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