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M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与运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2.1 水力模型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2.2 水力模型校核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2.3 水力模型运用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方程 | 第19-23页 |
2.1 管网水力计算基础方程 | 第19-20页 |
2.2 管网水头损失计算 | 第20-23页 |
2.2.1 流量和水头损失的关系 | 第20页 |
2.2.2 水头损失的计算 | 第20-23页 |
第三章 M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 | 第23-39页 |
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3-31页 |
3.1.1 水厂的基础数据与运行数据 | 第23-25页 |
3.1.2 监测点的基础数据 | 第25-31页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31-37页 |
3.2.1 数据的导入 | 第31-34页 |
3.2.2 模型拓扑结构的排错 | 第34-36页 |
3.2.3 节点流量分配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管网水力模型校核 | 第39-49页 |
4.1 管网模型手动校核 | 第39-41页 |
4.1.1 手动校核方法 | 第39页 |
4.1.2 手动校核 | 第39-41页 |
4.2 管网模型自动校核 | 第41-46页 |
4.2.1 自动校核方法 | 第41-42页 |
4.2.2 自动校核 | 第42-46页 |
4.3 模型精度考核 | 第46-47页 |
4.3.1 测压点精度考核 | 第46页 |
4.3.2 流量精度考核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M市水力模型的运用 | 第49-69页 |
5.1 双喜桥路DN800管道改造方案 | 第49-53页 |
5.1.1 方案一 | 第50-51页 |
5.1.2 方案二 | 第51-52页 |
5.1.3 方案选取 | 第52-53页 |
5.2 水厂停运后的水力调度 | 第53-57页 |
5.3 测压点的优化布置 | 第57-61页 |
5.3.1 测压点布置的理论基础 | 第57-58页 |
5.3.2 水力模型中测压点的优化布置 | 第58-61页 |
5.4 管网的漏失判断与K值校核 | 第61-68页 |
5.4.1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漏失判断 | 第61-62页 |
5.4.2 利用水力模型校核喷射系数K值 | 第62-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表 1 | 第75-77页 |
附表 2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