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合同法违约救济中的期待性损害赔偿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言 | 第12-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美国合同法违约救济简述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美国合同法违约救济的目的 | 第16-18页 |
一、期待利益保护 | 第17页 |
二、信赖利益保护 | 第17页 |
三、返还利益保护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美国合同法救济的主要方式 | 第18-20页 |
一、损害赔偿 | 第18页 |
二、强制履行 | 第18-19页 |
三、禁止令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期待性损害赔偿的适用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期待性损害赔偿的基础 | 第20-24页 |
一、期待利益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3页 |
三、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期待性损害赔偿的适用原则 | 第24-28页 |
一、可预见性原则 | 第24-25页 |
二、减少损失原则 | 第25-26页 |
三、合理的确定性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期待性损害赔偿的计算 | 第28-34页 |
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问题 | 第28-30页 |
一、违约损害赔偿计算问题的本质 | 第28-29页 |
二、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美国合同法违约损害赔偿计算模式 | 第30-34页 |
一、美国立法上的基本计算方式 | 第30-31页 |
二、计算因素的考量 | 第31页 |
三、计算方式的细化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期待性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4-39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损害赔偿的立法规定和实际适用情况 | 第34-36页 |
一、立法状况 | 第34-35页 |
二、司法适用状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美国期待性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9页 |
一、明确期待利性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6-37页 |
二、完善可预见性原则 | 第37页 |
三、完善减少损失原则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