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依据 | 第13-14页 |
1.2.1 理论依据 | 第13页 |
1.2.2 实践依据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4 创新点与研究目标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的目标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2.1 关于心理压力 | 第17-22页 |
2.1.1 压力、心理压力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2 心理压力模型 | 第18-19页 |
2.1.3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 第19-21页 |
2.1.4 心理压力的测量 | 第21-22页 |
2.2 关于心理复原力 | 第22-25页 |
2.2.1 心理复原力起源 | 第22页 |
2.2.2 心理复原力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2.3 心理复原力的结构 | 第23-24页 |
2.2.4 心理复原力的测量 | 第24-25页 |
2.3 关于体育锻炼 | 第25-26页 |
2.3.1 体育锻炼的概念 | 第25页 |
2.3.2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群体分类的界定 | 第25-26页 |
2.3.3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测量 | 第26页 |
2.4 关于心理压力、心理复原力、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 第26-28页 |
2.4.1 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 | 第26页 |
2.4.2 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 第26-28页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8-32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3.2 研究对象及调查对象 | 第28-29页 |
3.2.1 研究的对象 | 第28页 |
3.2.2 被试来源 | 第28-2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3.3.1 文献资料法 | 第29-30页 |
3.3.2 心理测量法 | 第30页 |
3.3.3 问卷调查法 | 第30-31页 |
3.3.4 数理统计法 | 第31页 |
3.3.5 比较分析法 | 第31页 |
3.3.6 逻辑分析法 | 第31-32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79页 |
4.1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总体现状 | 第32-35页 |
4.1.1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总体特点 | 第32-33页 |
4.1.2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总体特点 | 第33-34页 |
4.1.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总体特点 | 第34-35页 |
4.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现状特征 | 第35-44页 |
4.2.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4.2.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人.统计学变量差异 | 第36-38页 |
4.2.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锻炼项目上的差异 | 第38-39页 |
4.2.4 云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专业和运动等级上的差异 | 第39-42页 |
4.2.5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学科变量上的差异 | 第42-43页 |
4.2.6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体育锻炼群体上的差异 | 第43-44页 |
4.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体现状特征 | 第44-55页 |
4.3.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3.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人.统计学变量差异 | 第45-48页 |
4.3.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不同锻炼项目上的差异 | 第48-49页 |
4.3.4 云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专业和运动等级上的差异 | 第49-52页 |
4.3.5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不同学科变量上的差异 | 第52-54页 |
4.3.6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群体上的差异 | 第54-55页 |
4.4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比较 | 第55-60页 |
4.4.1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比较 | 第55-56页 |
4.4.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在不同性别上的比较 | 第56-57页 |
4.4.3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比较 | 第57-59页 |
4.4.4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在性别上的比较 | 第59-60页 |
4.5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 | 第60-65页 |
4.5.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 | 第60-63页 |
4.5.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 | 第63-65页 |
4.6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及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 | 第65-67页 |
4.6.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 | 第65-66页 |
4.6.2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分析 | 第66页 |
4.6.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 | 第66-67页 |
4.7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及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 | 第67-73页 |
4.7.1 云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 | 第67-69页 |
4.7.2 云南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 | 第69页 |
4.7.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 | 第69-70页 |
4.7.4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复原力对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 | 第70-73页 |
4.8 大学生体育锻炼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73-79页 |
4.8.1 中介检验 | 第73-74页 |
4.8.2 体育运动强度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74-75页 |
4.8.3 体育运动时间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75-76页 |
4.8.4 体育运动频率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76-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80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