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心理学论文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前言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依据第13-14页
        1.2.1 理论依据第13页
        1.2.2 实践依据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4 创新点与研究目标第15-17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1.4.2 研究的目标第16-1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7-28页
    2.1 关于心理压力第17-22页
        2.1.1 压力、心理压力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2 心理压力模型第18-19页
        2.1.3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第19-21页
        2.1.4 心理压力的测量第21-22页
    2.2 关于心理复原力第22-25页
        2.2.1 心理复原力起源第22页
        2.2.2 心理复原力的概念界定第22-23页
        2.2.3 心理复原力的结构第23-24页
        2.2.4 心理复原力的测量第24-25页
    2.3 关于体育锻炼第25-26页
        2.3.1 体育锻炼的概念第25页
        2.3.2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群体分类的界定第25-26页
        2.3.3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测量第26页
    2.4 关于心理压力、心理复原力、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第26-28页
        2.4.1 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第26页
        2.4.2 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第26-28页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28-32页
    3.1 研究假设第28页
    3.2 研究对象及调查对象第28-29页
        3.2.1 研究的对象第28页
        3.2.2 被试来源第28-29页
    3.3 研究方法第29-32页
        3.3.1 文献资料法第29-30页
        3.3.2 心理测量法第30页
        3.3.3 问卷调查法第30-31页
        3.3.4 数理统计法第31页
        3.3.5 比较分析法第31页
        3.3.6 逻辑分析法第31-32页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2-79页
    4.1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总体现状第32-35页
        4.1.1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总体特点第32-33页
        4.1.2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总体特点第33-34页
        4.1.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总体特点第34-35页
    4.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现状特征第35-44页
        4.2.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5-36页
        4.2.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人.统计学变量差异第36-38页
        4.2.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锻炼项目上的差异第38-39页
        4.2.4 云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专业和运动等级上的差异第39-42页
        4.2.5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学科变量上的差异第42-43页
        4.2.6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不同体育锻炼群体上的差异第43-44页
    4.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体现状特征第44-55页
        4.3.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45页
        4.3.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人.统计学变量差异第45-48页
        4.3.3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不同锻炼项目上的差异第48-49页
        4.3.4 云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专业和运动等级上的差异第49-52页
        4.3.5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不同学科变量上的差异第52-54页
        4.3.6 云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群体上的差异第54-55页
    4.4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比较第55-60页
        4.4.1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比较第55-56页
        4.4.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在不同性别上的比较第56-57页
        4.4.3 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比较第57-59页
        4.4.4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在性别上的比较第59-60页
    4.5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第60-65页
        4.5.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第60-63页
        4.5.2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在体育锻炼上的差异检验第63-65页
    4.6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及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第65-67页
        4.6.1 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第65-66页
        4.6.2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分析第66页
        4.6.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分析第66-67页
    4.7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压力及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第67-73页
        4.7.1 云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第67-69页
        4.7.2 云南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第69页
        4.7.3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的回归分析第69-70页
        4.7.4 云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复原力对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第70-73页
    4.8 大学生体育锻炼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第73-79页
        4.8.1 中介检验第73-74页
        4.8.2 体育运动强度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第74-75页
        4.8.3 体育运动时间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第75-76页
        4.8.4 体育运动频率通过心理复原力影响心理压力的中介效应检验第76-79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9-81页
    5.1 研究结论第79-80页
    5.2 研究建议第80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第84-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吸液芯超薄微热管制造工艺及传热性能分析
下一篇: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