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5-2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24页 |
1.1.1 地震波在测定地下核爆当量和埋深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20页 |
1.1.2 地震波在震源破裂过程及其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 第20-24页 |
1.2 论文研究目标 | 第24-26页 |
1.2.1 朝鲜地下核爆当量和埋深研究 | 第24-26页 |
1.2.2 智利2015年Mw8.3级和2010年Mw8.8级地震震源过程及其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研究 | 第26页 |
1.3 论文框架以及研究成果 | 第26-29页 |
2 尾波包络方法简介 | 第29-36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单个区域震相的尾波包络 | 第30-32页 |
2.3 地方性及区域地震范围地震全记录的尾波包络 | 第32-33页 |
2.4 尾波包络的实际观测记录 | 第33-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3 尾波包络方法在朝鲜地下核爆事件中的应用 | 第36-53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研究区域背景及数据与资料 | 第36-40页 |
3.3 尾波理论包络参数项的实际分析和选取 | 第40-50页 |
3.3.1 事件前的噪声水平 | 第40-41页 |
3.3.2 壳幔模型和走时方程 | 第41-43页 |
3.3.3 区域地震波平均波速 | 第43-44页 |
3.3.4 天然地震震源谱 | 第44-45页 |
3.3.5 爆炸源震源谱 | 第45-46页 |
3.3.6 尾波形状参数 | 第46-48页 |
3.3.7 几何扩展项 | 第48-49页 |
3.3.8 衰减项 | 第49-50页 |
3.4 尾波理论包络改正 | 第50-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4 朝鲜五次地下核爆事件的当量和埋深研究结果 | 第53-68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朝鲜前四次地下核爆当量和埋深结果 | 第53-61页 |
4.3 2016年9月9日朝鲜地下核爆当量和埋深的研究 | 第61-67页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5 智利2015年Mw8.3级和2010年Mw8.8级地震震源过程及其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研究 | 第68-89页 |
5.1 引言 | 第68-71页 |
5.2 震源破裂过程研究以及同震库伦应力的计算方法 | 第71-73页 |
5.2.1 震源破裂过程研究方法 | 第71-72页 |
5.2.2 同震库伦应力计算 | 第72-73页 |
5.3 智利2015年Mw8.3级和2010年Mw8.8级地震震源过程 | 第73-84页 |
5.3.1 智利伊拉佩尔2015年9月17日Mw8.3级地震震源过程 | 第73-79页 |
5.3.2 智利马乌莱2010年2月27日Mw8.3级地震震源过程 | 第79-84页 |
5.4 智利2015年Mw8.3级和2010年Mw8.8级地震静态库伦应力变化 | 第84-87页 |
5.5 分析与讨论 | 第87-88页 |
5.6 小结 | 第88-8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9-92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89-91页 |
6.2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13页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