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实物期权综述 | 第11-26页 |
1.1 实物期权应用于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背景 | 第11-15页 |
1.1.1 现行房地产投资决策运用工具不足 | 第11-14页 |
1.1.2 房地产投资思维方式的改变 | 第14-15页 |
1.2 实物期权的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1.2.1 期权 | 第15-16页 |
1.2.2 实物期权的基本定义 | 第16-17页 |
1.2.3 实物期权的种类 | 第17-18页 |
1.3 实物期权的发展沿革 | 第18-20页 |
1.4 实物期权与房地产传统投资投资决策理论的比较 | 第20-24页 |
1.4.1 房地产传统投资理论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1.4.2 实物期权理论的优越性 | 第21-22页 |
1.4.3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与实物期权法的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1.5 实物期权方法的核心 | 第24-26页 |
2 实物期权法运用在房地产投资中的价值 | 第26-33页 |
2.1 实物期权的价值来源 | 第26-29页 |
2.1.1 房地产投资中的不确定性 | 第26页 |
2.1.2 房地产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具有期权的特征 | 第26-27页 |
2.1.3 不确定性创造了价值 | 第27-28页 |
2.1.4 或有投资决策的价值 | 第28-29页 |
2.2 实物期权的价值及其获取方式 | 第29-31页 |
2.2.1 实物期权方法的客观性 | 第29-30页 |
2.2.2 实物期权的价值 | 第30页 |
2.2.3 实物期权的价值获取方式 | 第30-31页 |
2.3 “被动灵活性”和“主动灵活性”的价值 | 第31-33页 |
3 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特征分析及其导入必要性 | 第33-38页 |
3.1 实物期权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3.2 房地产投资决策的特点 | 第35页 |
3.3 房地产投资决策具有实物期权特征 | 第35-37页 |
3.4 实物期权理论导入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4 实物期权定价分析 | 第38-53页 |
4.1 实物期权定价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2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 | 第39-41页 |
4.3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分类 | 第41-42页 |
4.3.1 单个实物期权的单独定价 | 第41页 |
4.3.2 多个实物期权的组合定价 | 第41-42页 |
4.3.3 实物期权组合的战略定价 | 第42页 |
4.4 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的主要计算分析法 | 第42-53页 |
4.4.1 实物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模型 | 第43-49页 |
4.4.2 实物期权定价的B-S模型 | 第49-50页 |
4.4.3 价值漏损的校正 | 第50-53页 |
5 实物期权法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运用 | 第53-76页 |
5.1 房地产行业导入实物期权的时机 | 第53页 |
5.2 运用过程简述 | 第53-56页 |
5.2.1 创建应用框架 | 第54-55页 |
5.2.2 建立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 | 第55页 |
5.2.3 分析结果 | 第55页 |
5.2.4 重新设计 | 第55-56页 |
5.3 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基本框架 | 第56-63页 |
5.3.1 投资项目的重新分类 | 第56-59页 |
5.3.2 实物期权的分类及其价值构成 | 第59-60页 |
5.3.3 改进的房地产资本投资准则 | 第60-63页 |
5.4 应用研究 | 第63-76页 |
5.4.1 房地产开发中的实物期权价值 | 第63-64页 |
5.4.2 初创房地产企业 | 第64-68页 |
5.4.3 等待的价值(常规开发项目) | 第68-70页 |
5.4.4 可行性研究(二叉树模型) | 第70-73页 |
5.4.5 营销中定金合同的期权分析 | 第73-76页 |
6 结论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讨论 | 第77页 |
6.3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