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CONTENTS | 第8-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 关于中日韩经贸关系及对比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 关于中日韩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三) 关于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四) 特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四、 机电产品数据说明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一、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二)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三) 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争论 | 第24-25页 |
二、 中日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一) 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 第25-27页 |
(二) 差异化产品与产业内贸易 | 第27页 |
(三) 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 | 第27-28页 |
(四)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 | 第28页 |
(五) 国际贸易政策与产业内贸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 | 第30-49页 |
一、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状况 | 第30-37页 |
(一) 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状况 | 第30-32页 |
(二) 日本机电产品贸易状况 | 第32-35页 |
(三) 韩国机电产品贸易状况 | 第35-37页 |
二、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竞争性 | 第37-43页 |
(一) 出口竞争力指标说明 | 第37-38页 |
(二) 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8-43页 |
三、 中日韩机电产品出口相似性 | 第43-45页 |
(一) 出口相似度指标说明 | 第43-44页 |
(二) 出口相似度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四、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 | 第45-49页 |
(一) 贸易互补性指标说明 | 第45-46页 |
(二) 贸易互补性比较分析 | 第46-49页 |
第四章 中日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关系 | 第49-68页 |
一、 中日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 第49-53页 |
(一)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 第49-51页 |
(二) 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 第51-53页 |
二、 中日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 第53-58页 |
(一) 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 第53-55页 |
(二) 产业内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 第55-58页 |
三、 中日韩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类产业内贸易 | 第58-62页 |
(一) 中日韩电子类中间产品市场份额 | 第58-59页 |
(二) 中日韩电子类中间及最终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 第59-61页 |
(三) 中日韩电子类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 第61-62页 |
四、 中日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8页 |
(一)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62-64页 |
(二) 模型设计和检验 | 第64-67页 |
(三)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第五章 中国机电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8-72页 |
一、 全面发展中国机电产品贸易 | 第68-70页 |
(一) 立足比较优势,继续发挥加工贸易的巨大作用 | 第68页 |
(二) 培养竞争优势,发挥政府积极作用 | 第68-70页 |
二、 促进中国对日韩机电产品出口及分工 | 第70-72页 |
(一) 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良性竞争 | 第70-71页 |
(二) 引导日韩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提高外资质量 | 第71页 |
(三) 延长境内价值链,改变中国对日韩的分工状态 | 第71页 |
(四) 建立预警和保护机制,避免和减少对日韩的贸易摩擦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3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