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丁家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第12-17页
     ·红层滑坡形成机制的研究第13页
     ·滑坡的工程地质模型第13-14页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4-17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丁家坟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第19-31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19-20页
   ·地形地貌第20-21页
   ·地层岩性第21页
   ·水文地质第21-22页
   ·地质构造第22页
   ·滑坡体基本特征第22-31页
     ·滑坡几何形态描述第22-24页
     ·滑坡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第24-26页
     ·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第26-31页
第三章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第31-43页
   ·地形及地层岩性条件第31页
   ·植被因素第31-32页
   ·降雨入渗第32-33页
   ·水岩物理作用第33-36页
     ·岩体失水效应第33页
     ·润滑作用第33页
     ·软化和泥化作用第33-34页
     ·水岩力学作用第34-36页
   ·水岩化学作用第36-37页
     ·离子交换作用第36页
     ·溶解作用和溶蚀作用第36页
     ·水化作用第36-37页
     ·水解作用第37页
     ·氧化还原作用第37页
   ·滑坡启动运移机制第37-39页
   ·滑坡演化进程第39-42页
     ·第一阶段:斜坡前缘土体蠕动变形和形成后缘拉裂缝第39-40页
     ·第二阶段:形成潜在滑动面(带)第40-41页
     ·第三阶段:形成滑动面(带)并引起坡体整体滑移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滑坡变形破坏迹象与监测成果分析第43-59页
   ·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第43-47页
   ·滑坡体变形监测及监测成果分析第47-57页
     ·变形监测布置情况第47页
     ·变形分析方法的选择第47-53页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第53-54页
     ·滑坡位移时间序列分析第54-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丁家坟滑坡数值分析第59-99页
   ·计算模型第59-65页
     ·计算范围第59-60页
     ·构建工程地质模型第60-61页
     ·构建ANSYS数值模型第61-62页
     ·构建FLAC~(3D)本构模型第62-64页
     ·边界条件第64-65页
     ·计算模型参数第65页
   ·滑坡应力场分析第65-80页
     ·最大主应力第65-71页
     ·最小主应力第71-75页
     ·剪应力第75-80页
   ·滑坡位移场分析第80-89页
     ·y方向位移第80-85页
     ·z方向位移第85-89页
   ·滑坡安全度分析第89-97页
     ·选择安全度分析方法第89-91页
     ·坡体安全度分析第91-97页
   ·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结论第99-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活动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赤峰敖仑花钼铜矿床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控矿研究
下一篇:云南马关都龙锌铟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