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资本与就业心理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3.2 综合评价法 | 第11-12页 |
1.3.3 问卷调查 | 第12页 |
1.3.4 实地研究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 | 第14-18页 |
2.1.1 前人的社会资本理论 | 第14-16页 |
2.1.2 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资本理论 | 第16-18页 |
2.2 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2.2.1 国外就业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2 国内就业理论 | 第20-21页 |
2.3 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 | 第21-23页 |
2.3.1 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 | 第21页 |
2.3.2 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 | 第21-23页 |
3 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调查 | 第23-30页 |
3.1 调查总体设计 | 第23-25页 |
3.1.1 样本选择 | 第23-24页 |
3.1.2 就业意向调查内容 | 第24-25页 |
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5-26页 |
3.2.1 效度分析 | 第25页 |
3.2.2 信度检验 | 第25-26页 |
3.3 调查样本分布 | 第26-30页 |
3.3.1 生源地区分布 | 第27页 |
3.3.2 家庭收入分布 | 第27-28页 |
3.3.3 父母职业等级分布 | 第28页 |
3.3.4 父母受教育程度 | 第28-29页 |
3.3.5 社会实践参加情况 | 第29页 |
3.3.6 学生身份 | 第29-30页 |
4 大学生社会资本与就业心理关系研究 | 第30-41页 |
4.1 社会资本与就业预期分析 | 第30-32页 |
4.1.1 生源地区与就业预期 | 第30-31页 |
4.1.2 社会实践与就业预期 | 第31页 |
4.1.3 学生身份与就业预期 | 第31-32页 |
4.1.4 家庭背景与就业前景 | 第32页 |
4.1.5 小结 | 第32页 |
4.2 社会资本与期望薪资 | 第32-34页 |
4.2.1 生源地与期望薪资 | 第33页 |
4.2.2 社会实践与期望薪资 | 第33-34页 |
4.2.3 学生身份与期望薪资 | 第34页 |
4.2.4 家庭背景与期望薪资 | 第34页 |
4.2.5 小结 | 第34页 |
4.3 社会资本与期望工作地区 | 第34-36页 |
4.3.1 生源地与期望工作地区 | 第35页 |
4.3.2 社会实践与期望工作地区 | 第35页 |
4.3.3 学生身份与期望工作地区 | 第35-36页 |
4.3.4 家庭背景与期望工作地区 | 第36页 |
4.3.5 小结 | 第36页 |
4.4 社会资本与继续深造 | 第36-38页 |
4.4.1 生源地与继续深造 | 第36-37页 |
4.4.2 社会实践与继续深造 | 第37页 |
4.4.3 学生身份与继续深造 | 第37-38页 |
4.4.4 家庭背景与继续深造 | 第38页 |
4.4.5 小结 | 第38页 |
4.5 社会资本与创业选择 | 第38-40页 |
4.5.1 生源地与创业意向 | 第38-39页 |
4.5.2 社会实践与创业意向 | 第39页 |
4.5.3 学生身份与创业意向 | 第39页 |
4.5.4 家庭背景与创业意向 | 第39-40页 |
4.5.5 小结 | 第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结论与对策 | 第41-49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41页 |
5.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1页 |
5.1.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5.2.1 政府发挥的作用 | 第41-43页 |
5.2.2 学校发挥的作用 | 第43-44页 |
5.2.3 家庭发挥的作用 | 第44-45页 |
5.2.4 高校毕业生发挥的作用 | 第45-48页 |
5.3 研究中的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