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泛华建设集团“两商”经营战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9页
    1.1 泛华建设集团基本情况介绍第7-8页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8-9页
2 泛华集团"两商"战略环境资源分析第9-33页
    2.1 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和问题第9-11页
        2.1.1 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第9-10页
        2.1.2 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问题第10-11页
    2.2 泛华集团发展历程第11-15页
        2.2.1 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战略第12-13页
        2.2.2 现阶段的组织机构第13-14页
        2.2.3 现阶段的主要经营指标第14-15页
            2.2.3.1 2010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第14-15页
            2.2.3.2 泛华建设集团未来三年发展目标第15页
        2.2.4 主要业务范围第15页
    2.3 我国建筑业宏观环境分析第15-19页
        2.3.1 政治法律环境第15-16页
        2.3.2 经济环境第16-18页
            2.3.2.1 国民生产总值情况第16页
            2.3.2.2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第16-17页
            2.3.2.3 我国城市化发展情况第17-18页
        2.3.3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第18页
        2.3.4 技术环境第18-19页
    2.4 我国建筑业行业环境分析第19-25页
        2.4.1 行业环境分析第19-22页
            2.4.1.1 勘察设计行业第19页
            2.4.1.2 房地产行业第19-20页
            2.4.1.3 建筑业第20-21页
            2.4.1.4 对外承包工程第21-22页
        2.4.2 行业结构分析(五种竞争力模型)第22-24页
        2.4.3 国际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第24-25页
    2.5 泛华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第25-33页
        2.5.1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第25-26页
        2.5.2 泛华现有资源和能力分析第26-28页
        2.5.3 泛华核心竞争力的识别第28-30页
            2.5.3.1 泛华集团核心能力的内部识别第29页
            2.5.3.2 泛华集团核心能力的外部识别第29-30页
            2.5.3.3 泛华集团的核心能力第30页
        2.5.4 泛华集团"两商"经营战略的SWOT分析第30-33页
            2.5.4.1 当前面临的主要机遇第30-31页
            2.5.4.2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第31页
            2.5.4.3 集团目前拥有的优势第31-32页
            2.5.4.4 集团目前存在的劣势第32-33页
3 泛华集团"两商"经营战略发展模式与措施保障第33-47页
    3.1 泛华集团战略发展模式第33-36页
    3.2 泛华集团战略发展模式的基本设计理念第36-38页
        3.2.1 产业协同,打造结构性的优势第36-37页
        3.2.2 产融结合第37页
        3.2.3 目标面向城市的发展,为城市提供建设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第37-38页
    3.3 泛华集团战略发展模式的发展思路第38-39页
        3.3.1 品牌经营、集团营销第38页
        3.3.2 专业分工、业务合作、产业联动第38-39页
    3.4 泛华集团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第39-47页
        3.4.1 完善组织结构和基本制度建设第39-41页
        3.4.2 整合资源,推进信息化建设第41-43页
        3.4.3 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第43-44页
        3.4.4 抓好资本运营工作,提高融资能力第44-45页
        3.4.5 树立良好形象,打造泛华品牌第45-46页
        3.4.6 与客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46-47页
        3.4.7 响应"走出去"号召,开拓海外市场第47页
4 泛华建设集团"两商"经营战略实施的成功案例第47-49页
    4.1 海林背景介绍第47-48页
    4.2 海林项目的成功实施第48-49页
5 结论第49-50页
    5.1 主要结论第49-50页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0页
后记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详细摘要第5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HMGB1、RAGE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Chitosan/Bovine Serum Albumin Co-micropatterns on Titanium Surfaces and Their Biomedical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