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图像终端、多媒体终端论文

短距离无线数字视频图像接收机的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概述第8-9页
     ·课题的背景第8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过程和趋势第9-11页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第9-10页
     ·国内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第10页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0-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页
   ·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1-12页
   ·本论文的组成第12-13页
第2章 无线视频图像的相关技术第13-17页
   ·无线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第13页
   ·无线视频图像传输方式第13-14页
     ·模拟微波无线视频传输方式第13页
     ·数字无线视频传输方式第13-14页
   ·各种无线传输方式的对比第14页
   ·无线视频传输的标准第14-15页
   ·无线视频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第15-16页
     ·高效率、抗干扰的机制第15-16页
     ·数据管理与数据安全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3章 视频图像接收机总体设计第17-20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功能第17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的设计分析第17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的组成第17-18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方案选取第18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的硬件器件的选取第18-19页
     ·单片机的选取第18-19页
     ·无线收发芯片的选取第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4章 视频图像接收机硬件设计第20-37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的总体硬件结构第20页
   ·无线接收模块的设计第20-26页
     ·无线芯片的介绍第21-23页
     ·nRF24L01接收端工作原理第23页
     ·nRF24L01工作模式第23-24页
     ·nRF24L01增强型ShockBurst~(TM)接收模式第24页
     ·nRF24L01的电路设计第24-25页
     ·nRF24L01的PCB板设计和去耦第25-26页
     ·nRF24L01跳频功能的实现第26页
   ·单片机控制模块的设计第26-32页
     ·单片机C8051F340介绍第27-31页
     ·C8051F340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第31-32页
   ·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第32-33页
     ·USB串口驱动器的特性及其使用第32页
     ·USB串口接口硬件电路设计第32-33页
   ·电源稳压模块的设计第33-34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的抗干扰设计第34-36页
     ·PCB板的抗干扰设计第34-35页
     ·软件抗干扰设计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视频图像接收机软件设计第37-50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软件工作流程第37-38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时钟初始化第38-39页
     ·可编程内部高频振荡器第38页
     ·外部振荡器驱动电路第38-39页
   ·I/O口的初始化第39-40页
   ·通用串口总线控制器(USB)的初始化第40-42页
     ·USB端口地址第41页
     ·USB收发器地址配置第41-42页
   ·增强型串行外设接口(SPI)的初始化第42-45页
     ·SPI的中断源第43页
     ·SPI串行时钟时序第43-44页
     ·SPI端口寄存器配置第44-45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模块NRF24L01配置第45-49页
     ·nRF24L01跳频功能的设计流程第46-47页
     ·nRF24L01工作模块软件设计第47-48页
     ·nRF24L01初始化SPI端口配置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上位机界面的设计第50-57页
   ·上位机界面软件的开发方案选择第50页
   ·体系结构第50-51页
   ·实时图像和视频文件的播放第51-53页
     ·DirectShow的简介第51-52页
     ·程序实现第52-53页
   ·上位机播放模块的设计第53-56页
     ·上位机播放前端模块的设计第54页
     ·上位机播放后端模块的设计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7章 调试第57-60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调试第57-58页
     ·单片机控制模块硬件调试第57-58页
     ·无线接收模块硬件调试第58页
   ·视频图像接收机软件调试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总结第60页
   ·建议及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北斗卫星通讯的RTU主体设计
下一篇:阵列声波测井信号分析及其流体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