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旱地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

摘要第3-5页
Summary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和经济效应第12-13页
        1.1.1 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第12页
        1.1.2 覆盖栽培的经济效应第12-13页
    1.2 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根际的概念第13页
        1.2.2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13-14页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农作措施的响应第14-16页
            1.2.3.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响应第14-15页
            1.2.3.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田间管理措施的响应第15页
            1.2.3.3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耕作措施的响应第15-16页
    1.3 覆盖栽培对土壤生物因素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1 覆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6-17页
        1.3.2 覆盖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7页
        1.3.3 覆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17-18页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非生物因素的响应第18-20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0-26页
    2.1 试区概况第20页
    2.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2.1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20页
        2.2.2 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20-21页
        2.2.3 土壤非生物因素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21页
        2.2.4 产量对覆盖方式的响应及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第21页
    2.3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2.4 .试验设计第22页
    2.5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5.1 土壤样品采集第22页
        2.5.2 测定方法与计算公式第22-24页
            2.5.2.1 土壤含水量、温度、pH及养分测定:第22-23页
            2.5.2.2 土壤酶活性测定:第23页
            2.5.2.3 微生物量碳、氮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89,91];第23页
            2.5.2.4 产量及考种第23-24页
    2.6 土壤微生物测序第24-25页
        2.6.1 测序原理第24页
        2.6.2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第24页
        2.6.3 PCR扩增和纯化第24-25页
        2.6.4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第25页
    2.7 数据统计与处理第25-26页
第三章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26-37页
    3.1 测序数据预处理及质量控制第26-28页
    3.2 小麦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聚类及物种注释第28-31页
        3.2.1 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第28-30页
        3.2.2 小麦根际土壤细菌OTUs分析第30-31页
    3.3 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第31-34页
        3.3.1 Alpha多样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31-33页
        3.3.2 Bata多样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33-34页
    3.4 根际土壤细菌组间差异物种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34-35页
    3.5 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功能多样性分析第35-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37-47页
    4.1 测序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第37-39页
    4.2 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菌群聚类及物种注释第39-41页
        4.2.1 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第39-40页
        4.2.2 小麦根际土壤真菌OTUs分析第40-41页
    4.3 小麦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第41-44页
        4.3.1 Alpha多样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1-43页
        4.3.2 Bata多样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3-44页
    4.4 根际土壤真菌组间差异物种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4页
    4.5 根际土壤真菌菌群功能多样性分析第44-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7-52页
    5.1 土壤酶活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7-49页
        5.1.1 过氧化氢酶活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7-48页
        5.1.2 蔗糖酶活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8页
        5.1.3 脲酶活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8-49页
        5.1.4 碱性磷酸酶活性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9页
    5.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9-51页
        5.2.1 微生物量碳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49-50页
        5.2.2 微生物量氮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0-51页
        5.2.3 微生物量碳氮比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1页
    5.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土壤非生物因素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2-57页
    6.1 土壤含水量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2-53页
    6.2 土壤温度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3-54页
    6.3 土壤pH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4页
    6.4 土壤养分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4-55页
    6.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七章 产量对覆盖方式的响应及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第57-65页
    7.1 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对覆盖方式的响应第57页
    7.2 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第57-58页
    7.3 真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第58-59页
    7.4 Pearson相关性分析第59-63页
        7.4.1 土壤微生物特性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相关性第59-62页
        7.4.2 水分、温度、养分与产量的相关性第62页
        7.4.3 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第62页
        7.4.4 养分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62-63页
    7.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第65-70页
    8.1 讨论第65-67页
        8.1.1 覆盖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65-66页
        8.1.2 覆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66页
        8.1.3 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66-67页
        8.1.4 覆盖对土壤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第67页
    8.2 结论第67-68页
    8.3 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介第77-78页
导师简介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园污水处理设计、调试与运行研究
下一篇: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物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