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本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绿竹植物特性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2 绿竹经营管理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2.3 绿竹地下系统结构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2.4 绿竹出笋机理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8-20页 |
1.3.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8-19页 |
1.3.2 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9-20页 |
2 研究内容、材料与方法、技术路线 | 第20-26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1.1 绿竹地上部分生物因子变化与出笋量的关系研究 | 第20页 |
2.1.2 绿竹地下蔸系结构与出笋量的关系研究 | 第20页 |
2.1.3 绿竹地下根系结构与出笋量的关系研究 | 第20页 |
2.1.4 绿竹不同类型竹蔸的发笋能力研究 | 第20页 |
2.1.5 绿竹笋品质的研究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2.1 试验地概况 | 第20-21页 |
2.2.2 研究材料 | 第21页 |
2.2.3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3页 |
3.1 绿竹地上部分生物因子变化与出笋量分析 | 第26-33页 |
3.1.1 不同立地条件的竹笋产量分析 | 第26-28页 |
3.1.2 绿竹年龄结构与竹笋产量分析 | 第28页 |
3.1.3 绿竹地上部分生长因子与竹笋产量分析 | 第28-31页 |
3.1.4 绿竹叶面积指数与竹笋产量分析 | 第31-33页 |
3.2 绿竹地下蔸系结构与出笋量的分析 | 第33-39页 |
3.2.1 绿竹竹丛的蔸幅分析 | 第33-34页 |
3.2.2 绿竹竹蔸年龄结构、大小及分布状况分析 | 第34-36页 |
3.2.3 笋芽生长分析 | 第36-37页 |
3.2.4 绿竹蔸径与笋径的关系分析 | 第37-39页 |
3.3 绿竹地下根系结构与出笋量的分析 | 第39-42页 |
3.3.1 竹蔸根系数量分析 | 第39-40页 |
3.3.2 根系干质量、长度、表面积、体积指标分析 | 第40-42页 |
3.4 绿竹不同竹蔸的发笋能力分析 | 第42-48页 |
3.4.1 绿竹竹蔸产笋分析 | 第42-44页 |
3.4.2 有无立竹竹蔸产笋能力分析 | 第44-48页 |
3.5 不同立地条件绿竹的品质分析 | 第48-53页 |
3.5.1 绿竹笋的物理性指标分析 | 第48-50页 |
3.5.2 绿竹笋营养指标分析 | 第50-5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4.1 结论 | 第53-54页 |
4.1.1 绿竹地上部分生物因子与绿竹出笋量关系的研究结论 | 第53页 |
4.1.2 绿竹地下竹蔸结构与出笋量关系的研究结论 | 第53页 |
4.1.3 绿竹地下根系结构与出笋量关系的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4.1.4 绿竹地下不同竹蔸与出笋量关系的研究结论 | 第54页 |
4.1.5 不同立地条件下绿竹笋品质的分析结论 | 第54页 |
4.2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