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与公司机会理论的关系--以两者规制的行为范围、条文表述和司法适用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概述第10-21页
    第一节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基本理论第10-14页
        一、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概念第10页
        二、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特征第10-11页
        三、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1-14页
    第二节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理论根据和制度价值第14-16页
        一、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理论根据第14-15页
        二、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制度价值第15-16页
    第三节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制度架构第16-18页
        一、“自营或为他人经营”规则理解第16-17页
        二、“同类的业务”判定规则第17页
        三、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例外规则第17-18页
    第四节 违反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民事法律效果第18-21页
        一、对外的法律效果第19页
        二、对内的法律效果第19-21页
第二章 公司机会理论概述第21-30页
    第一节 公司机会理论的基本理论第21-22页
        一、公司机会理论的概念第21页
        二、公司机会理论的法律特征第21-22页
    第二节 公司机会理论的理论根据和制度价值第22-24页
        一、公司机会理论的理论根据第22-23页
        二、公司机会理论的制度价值第23-24页
    第三节 公司机会理论的制度架构第24-28页
        一、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规则第24-26页
        二、公司机会理论的例外规则第26-28页
    第四节 违反公司机会理论的民事法律效果第28-30页
        一、对外的法律效果第28页
        二、对内的法律效果第28-30页
第三章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与公司机会理论在规制行为范围上的关系第30-34页
    第一节 学界关于两者调整行为范围关系的讨论第30-33页
        一、关于两种制度调整行为范围间关系的各种学说第30-32页
        二、笔者观点第32-33页
    第二节 现行《公司法》引入公司机会理论的必要性第33-34页
第四章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与公司机会理论在我国公司立法上的关系第34-41页
    第一节 我国公司立法关于两种制度间关系的歧义表述第34-36页
        一、《公司法》关于两种制度关系的歧义表述第34-35页
        二、《公司法》关于两种制度规制行为范围的歧义表述第35-36页
    第二节 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引入公司机会理论的学界主张和立法情况第36-38页
        一、德国有关公司机会理论的引入主张和立法情况第36页
        二、日本、韩国有关公司机会理论的引入主张和立法情况第36-37页
        三、我国台湾地区有关公司机会理论的引入主张和立法情况第37-38页
    第三节 我国公司立法的修订情况及其他法规对于公司机会理论的规定第38-40页
        一、我国现行《公司法》上相关内容的修订过程第38-39页
        二、我国其他法律规范中涉及公司机会理论的规定第39-40页
    第四节 两种制度在我国公司立法上规制行为范围的理解第40-41页
第五章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与公司机会理论在我国司法适用上的关系第41-52页
    第一节 两种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形第41-42页
        一、仅违反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情形第41页
        二、仅违反公司机会理论的情形第41-42页
        三、同时违反两种制度所规定义务的情形第42页
    第二节 两种制度就其规制行为范围的重合部分之规范相遇第42-49页
        一、规范相遇的概念和分类第42-44页
        二、民事责任竞合的各种学说第44-45页
        三、两种制度民事责任竞合之处理第45-49页
    第三节 两种制度民事责任竞合在我国法上的解决路径第49-52页
        一、公司机会理论在我国法上适宜规制的行为范围第49-50页
        二、两种制度民事责任竞合的解决路径探析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注释第53-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反思与制度构建--基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实践的调研思考
下一篇: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