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导论 | 第12-2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逻辑结构 | 第13-14页 |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学者对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4-17页 |
·我国学者对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7-20页 |
2. 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意义 | 第20-28页 |
·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界定 | 第20-22页 |
·Kopits和Craig的定义 | 第20页 |
·透明度的属性 | 第20-21页 |
·本文对于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理解 | 第21-22页 |
·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理论分析 | 第22-25页 |
·公共财政与政府预算透明度 | 第22-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强势有效政府预算 | 第24-25页 |
·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重要意义 | 第25-28页 |
·政府预算的公开透明是对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的认可 | 第25-26页 |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是降低代理成本和反腐败的内在要求 | 第26页 |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 第26-27页 |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 第27-28页 |
3.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现状 | 第28-42页 |
·我国和国际上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 | 第28-30页 |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国内比较 | 第30-37页 |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国际比较 | 第37-42页 |
4. 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危害及原因 | 第42-51页 |
·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2-45页 |
·依法行政、依法治财与法制建设之间的不和谐 | 第42-43页 |
·预算外财政活动与预算内财政活动之间的不和谐 | 第43页 |
·预算程序与预算内容之间的不和谐 | 第43-44页 |
·现实透明性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不和谐 | 第44-45页 |
·政府预算不透明的主要危害 | 第45-47页 |
·政府预算不透明滋生政府浪费和财政腐败 | 第45-46页 |
·政府预算不透明加剧了"政绩型财政"的特征,严重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46页 |
·政府预算不透明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 | 第46-47页 |
·政府预算不透明的主要原因 | 第47-51页 |
·人民民主制度尚不完善、健全 | 第47页 |
·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第47-48页 |
·政府具有隐瞒预算信息的强烈意愿 | 第48-49页 |
·政府和公众观念上的差异造成预算信息供求双方缺乏沟通、互动 | 第49页 |
·国家审计不但独立性不高,审计内容也不完全公开 | 第49-51页 |
5. 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国际经验借鉴 | 第51-57页 |
·预算的完整性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坚实基础 | 第51-52页 |
·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有力保障 | 第52-53页 |
·完善的体制内监督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关键 | 第53-55页 |
·社会舆论等体制外监督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重要支柱 | 第55-57页 |
6. 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基于我国国情的思考 | 第57-63页 |
·党和政府要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第57-58页 |
·真正建立人民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有效制约党和政府,防止其异化 | 第58-59页 |
·完善与预算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当其冲的是修订现行的预算法 | 第59页 |
·努力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 第59-60页 |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坚持财政统一,做到"一本账" | 第60页 |
·不断完善内外结合的预算监督体系,多方面、多渠道监督政府预算 | 第60-61页 |
·大力强化媒体、网络信息建设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