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提出与意义 | 第8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8-9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3 创新点 | 第9页 |
1.3 国内外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培训模式研究 | 第9-11页 |
1.3.2 国内培训模式研究 | 第11-12页 |
2 我国公务员培训种类与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2.1 公务员的特征与能力要求 | 第12-13页 |
2.1.1 公务员的特征 | 第12页 |
2.1.2 公务员的能力要求 | 第12-13页 |
2.2 我国公务员培训种类 | 第13-15页 |
2.2.1 初任培训 | 第14页 |
2.2.2 任职培训 | 第14页 |
2.2.3 专门业务培训 | 第14页 |
2.2.4 更新知识培训 | 第14页 |
2.2.5 后备领导人员培训 | 第14-15页 |
2.3 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3.1 人本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3.2 培训理论 | 第15-16页 |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6-17页 |
3 国外公务员培训制度借鉴 | 第17-23页 |
3.1 国外公务员培训制度 | 第17-20页 |
3.1.1 法国公务员培训 | 第17-18页 |
3.1.2 美国公务员培训 | 第18-19页 |
3.1.3 英国公务员培训 | 第19页 |
3.1.4 日本公务员培训 | 第19-20页 |
3.2 国外公务员培训制度对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启发 | 第20-23页 |
3.2.1 培训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相结合 | 第20-21页 |
3.2.2 专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 第21页 |
3.2.3 培训的内容多样化与培训的对象多元化 | 第21-22页 |
3.2.4 在职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 第22-23页 |
4 我国现行公务员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4.1 我国现行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4.1.1 我国现行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现状 | 第23-24页 |
4.1.2 我国现行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4.2 公务员培训模式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4.2.1 对于公务员培训的认识不足,理念滞后 | 第26-27页 |
4.2.2 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管理缺乏理性 | 第27-30页 |
5 完善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路径选择 | 第30-39页 |
5.1 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构建 | 第30-31页 |
5.1.1 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内容 | 第30页 |
5.1.2 公务员培训的系统模式 | 第30-31页 |
5.2 培训模式内部循环系统 | 第31-32页 |
5.2.1 培训模式内部循环系统的内容 | 第31-32页 |
5.2.2 培训模式内部循环系统的应用方法 | 第32页 |
5.3 培训模式外部循环系统 | 第32-37页 |
5.3.1 培训管理 | 第33-36页 |
5.3.2 培训控制 | 第36页 |
5.3.3 培训师资机构 | 第36页 |
5.3.4 培训反馈 | 第36-37页 |
5.4 培训模式辅助循环系统 | 第37页 |
5.4.1 培训模式辅助循环系统内容 | 第37页 |
5.4.2 保障培训资金充足的方法 | 第37页 |
5.5 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37-39页 |
5.5.1 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与评估 | 第37-38页 |
5.5.2 公务员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后记(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A: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模式 | 第44-45页 |
附录 B:公务员培训计划实施的四方面支持 | 第45-4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