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黑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梅山文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黑茶文化展示空间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6页 |
1.4.1 文献及资料解析方法 | 第15页 |
1.4.2 现场调研与归纳分析相结合方法 | 第15-16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5 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主要观点 | 第16-17页 |
1.5.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梅山地区黑茶文化概述 | 第18-22页 |
2.1 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2.2 种植环境 | 第20页 |
2.3 制作工艺 | 第20-21页 |
2.4 饮茶风俗 | 第21-22页 |
第3章 展示空间概述 | 第22-27页 |
3.1 展示空间的内涵 | 第22页 |
3.2 展示空间的历史沿革 | 第22-26页 |
3.3 展示空间基本类型 | 第26-27页 |
第4章 梅山黑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策略 | 第27-30页 |
4.1 以“农庄”模式作为建筑设计参考 | 第27-29页 |
4.1.1 农庄概念 | 第27页 |
4.1.2 农庄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4.2 以“黑茶制作顺序”作为交通流线设计参考 | 第29-30页 |
第5章 设计实践 | 第30-45页 |
5.1 设计前期分析 | 第30-32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30-31页 |
5.1.2 设计要求 | 第31-32页 |
5.2 设计定位 | 第32-34页 |
5.2.1 文化定位 | 第32页 |
5.2.2 功能定位 | 第32-33页 |
5.2.3 设计形式定位 | 第33-34页 |
5.3 建筑展示设计 | 第34-39页 |
5.3.1 建筑形态 | 第37页 |
5.3.2 建筑结构及材料 | 第37-39页 |
5.4 外环境展示 | 第39-44页 |
5.4.1 有机 | 第40-41页 |
5.4.2 原生 | 第41-42页 |
5.4.3 自然 | 第42-43页 |
5.4.4 质朴 | 第43-44页 |
5.5 方案效果图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践项目 | 第50-51页 |
附录C 毕业设计文本(部分) | 第5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