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的小说艺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生存的印记——莱辛小说的自指性特征 | 第12-16页 |
第一节 用“回忆”嵌入生活的经历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用“减缓”揭示内心的思考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用“重叙”反应社会的沧桑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视域的融合——莱辛小说的多元化文化视角 | 第16-28页 |
第一节 女性主义视角观察“她们”如何奔向自由 | 第16-20页 |
一、 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 第16-17页 |
二、 女性在弱势境遇下的挣扎反抗 | 第17-18页 |
三、 女性在获得独立后的生存状况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他者”的生存状态 | 第20-23页 |
一、 强势殖民对弱势“土著”的压迫 | 第20-21页 |
二、 西方文明与非洲“愚昧”的对峙 | 第21-23页 |
三、 被压迫者对“人的尊严”的捍卫 | 第23页 |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文本构造 | 第23-28页 |
一、 打破完整碎片化呈现内容 | 第24-25页 |
二、 时空倒错的空间安排 | 第25-26页 |
三、 叙事者的露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桔瓣式构造——莱辛小说的对话艺术 | 第28-35页 |
第一节 作为对话中心点的“轴心” | 第28-32页 |
一、 显性话语与隐形话语的冲突和交汇 | 第29-30页 |
二、 近距离全知视角对中心话语的聚焦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多维非线性对话的艺术魅力 | 第32-35页 |
一、 异于“复调”的对话形式 | 第32-33页 |
二、 不同“声音”的精神聚核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莱辛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 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文学源泉 | 第36页 |
二、 对新的文学思潮和技巧的接受和运用 | 第36-37页 |
三、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人类生存的担忧 | 第37页 |
四、 淡泊荣誉坚持创造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