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余像绘画--当代艺术在中国绵延的美学之思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1.1.1 国内研究综述第9-10页
        1.1.2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 本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2.1 学术意义第11-12页
        1.2.2 实用意义第12-13页
2 何谓“余像绘画”第13-22页
    2.1 之为“余”第13-19页
        2.1.1 艺术价值的空余第13-16页
        2.1.2 个体生命的剩余第16-18页
        2.1.3 艺术家意识的多余第18-19页
    2.2 之为“像”第19-22页
        2.2.1 “像”与“象”在西方第19-20页
        2.2.2 “象”与“像”在中国第20-22页
3 “后历史”语境中的“余像绘画”第22-31页
    3.1 后历史艺术时期第22-27页
        3.1.1 黑格尔——“哲学将取代艺术”第23-24页
        3.1.2 丹托——“哲学对艺术权能的剥夺”第24-27页
    3.2 贝尔廷的“前艺术时期”第27页
    3.3 “后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20第27-31页
        3.3.1 “当代”的终结第27-28页
        3.3.2 “艺术”的终结第28-31页
4 艺术在中国绵延的美学之思第31-41页
    4.1 “美”在意象第31-37页
        4.1.1 形象之为“像”与“象”存在的不同意义第32-33页
        4.1.2 艺术本体论在中国古典美学语境的优势第33-35页
        4.1.3 艺术在中国传统语境社会地位的优势第35-37页
    4.2 “美”的回归第37-41页
        4.2.1 呼唤艺术领域的“深层美”第37-38页
        4.2.2 “美”在理论上的回归第38-39页
        4.2.3 “美”对架上绘画的回归第39-41页
5 结语与展望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索现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形式--以中西绘画材料技法结合为例
下一篇:可逆结构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