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1.2.1 家庭养老模式的研究 | 第11页 |
1.2.2 家庭养老与工作间的冲突及均衡 | 第11-12页 |
1.2.3 家庭养老政策支持研究 | 第12页 |
1.3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选题的价值 | 第12-13页 |
1.3.2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4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及现存问题 | 第16-20页 |
2.1 家庭养老模式的主体地位 | 第16-17页 |
2.1.1 家庭养老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定 | 第16页 |
2.1.2 家庭养老的情感纽带不可替代 | 第16-17页 |
2.2 我国养老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17-20页 |
2.2.1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 第17-18页 |
2.2.2 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不足 | 第18-19页 |
2.2.3 封闭的家庭养老模式需要与社会服务接轨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家庭养老的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36页 |
3.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20-24页 |
3.1.1 理论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3.1.2 社会养老的假设 | 第21-24页 |
3.2 样本的选择与研究设计 | 第24-25页 |
3.2.1 样本的选择与说明 | 第24-25页 |
3.2.2 问卷的设计 | 第25页 |
3.3 模型的设置与变量说明 | 第25-28页 |
3.4 样本特征 | 第28-30页 |
3.5 数据描述性统计及模型运行结果 | 第30-36页 |
3.5.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3页 |
3.5.2 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水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国外家庭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对比分析 | 第36-44页 |
4.1 国外家庭养老政策的具体内容 | 第36-42页 |
4.1.1 税收政策 | 第36-37页 |
4.1.2 居住政策 | 第37页 |
4.1.3 医疗与护理政策 | 第37-39页 |
4.1.4 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4.1.5 养老住房保障标准与对象设定 | 第40-42页 |
4.2 国外养老支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4页 |
4.2.1 社区养老服务是家庭养老服务的最有力的支持 | 第42页 |
4.2.2 广泛筹集养老资金,融合社会养老资源 | 第42页 |
4.2.3 积极鼓励养老志愿者参与,建设专业化 养老服务队伍 | 第42-43页 |
4.2.4 不断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创新养老服务产品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议 | 第44-52页 |
5.1 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的内容、机构设置与资金筹集 | 第44-47页 |
5.1.1 家庭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5.1.2 养老服务内容所依赖的机构与提供方式 | 第45-46页 |
5.1.3 养老服务支持的资金筹集和使用 | 第46-47页 |
5.2 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服务队伍筹建建议 | 第47-49页 |
5.2.1 养老服务队伍组建的人员来源 | 第47-48页 |
5.2.2 养老服务培训的实施和管理 | 第48-49页 |
5.3 健全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法律法规的建议 | 第49-52页 |
5.3.1 尽快建立养老照料及护理保险政策,解决资金短缺 | 第49-50页 |
5.3.2 完善社区养老建设规划,保障老年人活动空间 | 第50页 |
5.3.3 加大养老住房改革,保障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