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致密油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1.2.1 致密油储层特征描述研究现状第7-8页
        1.2.2 岩性识别研究现状第8-9页
        1.2.3 储层参数建模研究现状第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9-11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16页
    2.1 区域概况第11-13页
    2.2 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第13页
    2.3 油气勘探现状第13-16页
第3章 致密油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16-32页
    3.1 测井资料预处理第16-18页
        3.1.1 研究区测井概况第16页
        3.1.2 深度校正第16页
        3.1.3 岩心归位第16-18页
    3.2 致密油储层特征分析第18-28页
        3.2.1 岩性特征第18-21页
        3.2.2 物性特征第21-24页
        3.2.3 孔隙结构特征第24-27页
        3.2.4 电性特征第27-28页
        3.2.5 含油性特征第28页
    3.3 致密油储层“四性”关系分析第28-32页
        3.3.1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第28-29页
        3.3.2 含油性与物性的关系第29-30页
        3.3.3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30-32页
第4章 致密油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电性表征方法研究第32-53页
    4.1 致密油储层岩性表征第32-35页
        4.1.1 岩性识别第32-34页
        4.1.2 岩性参数模型第34-35页
    4.2 致密油储层孔隙度表征方法研究第35-38页
        4.2.1 常规孔隙度模型第35-36页
        4.2.2 核磁共振孔隙度模型第36-37页
        4.2.3 研究区孔隙度模型第37-38页
    4.3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表征方法研究第38-45页
        4.3.1 常规渗透率模型第39-40页
        4.3.2 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第40-42页
        4.3.3 渗透率计算方法对比第42-45页
    4.4 致密油储层饱和度表征方法研究第45-53页
        4.4.1 饱和度校正第45-46页
        4.4.2 含油饱和度模型第46-48页
        4.4.3 饱和度计算方法对比第48-53页
第5章 致密油储层类型划分第53-59页
    5.1 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研究第53-54页
    5.2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计算方法研究第54-57页
        5.2.1 利用孔渗计算孔隙结构参数第54-56页
        5.2.2 利用T2几何均值计算孔隙结构参数第56-57页
    5.3 致密油储层分类第57-59页
第6章 结论与认识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二维弛豫谱的页岩核磁共振岩石物理方法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三维直流电阻率反演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