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维多组分油藏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8-11页 |
1.2.1 流体相态实验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2 多组分气液平衡经典理论 | 第8-1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态模拟计算理论 | 第13-30页 |
2.1 状态方程及其适用性评价 | 第13-17页 |
2.2 重组分处理 | 第17-24页 |
2.2.1 重组分延伸组分分布确定 | 第18-23页 |
2.2.2 延伸组分的拟组分化处理 | 第23-24页 |
2.3 拟组分理论研究 | 第24-27页 |
2.3.1 K准则法 | 第24-25页 |
2.3.2 拟组分混合物临界参数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2.4 交互作用系数取法 | 第27-28页 |
2.5 热力学平衡方程组 | 第28-30页 |
第3章零维多组分油藏模拟模型 | 第30-44页 |
3.1 闪蒸模型 | 第30-35页 |
3.2 相包络线、等液量相计算模型 | 第35-38页 |
3.3 定容衰竭相平衡计算模型 | 第38-41页 |
3.4 注气多次接触过程相平衡模拟原理 | 第41-44页 |
第4章 程序编制与实例计算 | 第44-65页 |
4.1 拟组分的划分重馏分的处理 | 第45-46页 |
4.2 计算流程和相关重要函数介绍 | 第46-51页 |
4.3 软件主要界面和功能介绍 | 第51-54页 |
4.4 实例计算(软件应用) | 第54-65页 |
4.4.1 等组成膨胀过程计算 | 第55-57页 |
4.4.2 等容衰竭计算 | 第57-60页 |
4.4.3 注气计算 | 第60-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纯组分临界参数表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