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段边仰坡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综述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理论研究过程 | 第9-11页 |
1.2.2 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1.3 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分析的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第2章 洞口处边仰坡的破坏及加固研究 | 第17-27页 |
2.1 洞口边仰坡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2 洞口处边仰坡破坏机理 | 第18-20页 |
2.3 边坡破坏模式 | 第20-24页 |
2.4 洞口边坡破坏 | 第24-25页 |
2.5 隧道洞口段的加固研究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隧道洞口边仰坡破坏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45页 |
3.1 车脚山隧道概况 | 第27-28页 |
3.2 MIDAS/GTSNX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3.3 模型强度折减准则 | 第29页 |
3.4 屈服准则 | 第29-30页 |
3.5 隧道洞口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6 埋置深度对边坡影响分析 | 第31-38页 |
3.7 不同施工工法时边坡稳定的分析 | 第38-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管棚支护对边仰坡稳定的研究 | 第45-53页 |
4.1 管棚施工流程 | 第45-46页 |
4.2 管棚的三维模拟 | 第46-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车脚山隧道监测成果分析 | 第53-59页 |
5.1 概述 | 第53页 |
5.2 隧道洞口的监控量测 | 第53-54页 |
5.3 洞口边仰坡监测的意义及划分等级 | 第54-55页 |
5.4 监测的依据及洞口警戒分析 | 第55-56页 |
5.5 车脚山隧道的洞口监测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6 车脚山隧道施工时的现场分析 | 第5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