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34页 |
1.1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原理概述 | 第9-11页 |
1.2 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的构建 | 第11-15页 |
1.3 温和条件下非贵金属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的开发 | 第15-23页 |
1.3.1 基于钴的催化剂 | 第15-19页 |
1.3.2 基于镍的催化剂 | 第19-20页 |
1.3.3 基于锰的催化剂 | 第20页 |
1.3.4 基于铜的催化剂 | 第20-21页 |
1.3.5 基于铁的催化剂 | 第21-23页 |
1.3.6 基于混合金属的催化剂 | 第23页 |
1.4 α-Fe_2O_3光电催化水氧化阳极的研究 | 第23-28页 |
1.4.1 负载的水氧化助催化剂的选择 | 第24-27页 |
1.4.2 α-Fe_2O_3光阳极的优化 | 第27-28页 |
1.5 光催化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反应 | 第28-32页 |
1.5.1 分子水平的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反应 | 第29-31页 |
1.5.2 半导体光催化剂用于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反应 | 第31-32页 |
1.5.3 分子催化剂-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开发 | 第32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2 碳酸盐缓冲溶液中沉积的铁催化剂(Fe-Ci)水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34-55页 |
2.1 前言 | 第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9页 |
2.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 第34-36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3 催化剂材料表征 | 第37页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2.2.5 电化学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4页 |
2.3.1 催化剂的合成与水氧化性能的测试 | 第39-45页 |
2.3.2 催化剂形貌和组成的表征与分析 | 第45-49页 |
2.3.3 催化剂电催化水氧化的动力学研究及机理推测 | 第49-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 Fe-Ci负载的α-Fe_2O_3光阳极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研究 | 第55-64页 |
3.1 前言 | 第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3.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 第55-56页 |
3.2.2 α-Fe_2O_3光阳极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3 负载Fe-Ci的α-Fe_2O_3光阳极的制备 | 第57页 |
3.2.4 光阳极材料的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3.3.1 α-Fe_2O_3光阳极的表征 | 第57-59页 |
3.3.2 负载Fe-Ci的α-Fe_2O_3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性能 | 第59-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分子钌催化剂负载的α--Fe_2O_3光催化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 | 第64-85页 |
4.1 前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74页 |
4.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 第65-66页 |
4.2.2 主要化合物的合成 | 第66-71页 |
4.2.3 分子钌催化剂负载的α-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及光阳极的制备 | 第71-72页 |
4.2.4 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半反应 | 第72-73页 |
4.2.5 复合光阳极光电催化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反应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3页 |
4.3.1 钌配合物负载α-Fe_2O_3复合光催化剂和复合光阳极的制备 | 第74-75页 |
4.3.2 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半反应 | 第75-77页 |
4.3.3 复合光阳极光电催化有机底物选择性氧化反应 | 第77-82页 |
4.3.4 可能的反应机理推测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A 本论文部分重要化合物的谱图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