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分解与保障研究--基于昆明市呈贡区的调查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评述 | 第10-17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二、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一、研究创新 | 第19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权利、利益、权益概念 | 第21-22页 |
二、权利和利益之间关系 | 第22-23页 |
三、权益的分类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26页 |
二、地租理论 | 第26-28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失地农民权益的论证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失地农民应得经济权益分析 | 第30-36页 |
第二节 失地农民应得社会权益分析 | 第36-38页 |
一、失地农民应得养老权益 | 第36-37页 |
二、失地农民应得子女教育权益 | 第37-38页 |
三、失地农民应得就业权益 | 第3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呈贡区失地农民权益实证分析 | 第40-59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40页 |
二、问卷设计 | 第40页 |
三、调查方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一、呈贡概况 | 第41-42页 |
二、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42页 |
三、呈贡区失地农民收支情况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呈贡区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现状 | 第44-48页 |
第四节 呈贡区失地农民社会权益现状 | 第48-58页 |
一、呈贡区失地农民养老权益现状 | 第48-51页 |
二、呈贡区失地农民子女教育权益现状 | 第51-55页 |
三、呈贡区失地农民就业权益现状 | 第55-5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呈贡区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成因分析 | 第59-71页 |
第一节 呈贡区失地农民经济权益受损成因分析 | 第59-64页 |
第二节 呈贡区失地农民社会权益受损成因分析 | 第64-69页 |
一、呈贡区失地农民养老权益受损成因分析 | 第64-65页 |
二、呈贡区失地农民子女教育权益受损成因分析 | 第65-67页 |
三、呈贡区失地农民就业权益受损成因分析 | 第67-6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保障机制 | 第71-8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一、经济权益层面 | 第71-72页 |
二、社会权益层面 | 第72页 |
第二节 经济权益的保障机制 | 第72-76页 |
一、明确土地相关权益 | 第73页 |
二、合理定位“公共利益” | 第73-74页 |
三、评估土地增值 | 第74页 |
四、完善补偿形式 | 第74-75页 |
五、规范征用程序 | 第75-76页 |
第三节 社会权益的保障机制 | 第76-81页 |
一、完善养老保障 | 第76-77页 |
二、保障子女教育 | 第77-78页 |
三、强化就业保障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英文文献 | 第81页 |
中文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失地农民经济权益和社会保障的调查问卷》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