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4-21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9页 |
1.1 冠心病流行病学现状 | 第14-15页 |
1.2 冠心病并发睡眠障碍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体外反搏治疗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3 操作性定义 | 第19-21页 |
3.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第19-20页 |
3.2 睡眠障碍 | 第20页 |
3.3 体外反搏治疗 | 第20-21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21-2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1.1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1.3 退出标准 | 第21-22页 |
2 样本量计算 | 第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1 对照组干预方法 | 第22页 |
3.2 观察组干预方法 | 第22-23页 |
4 研究工具 | 第23-25页 |
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23-24页 |
4.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第24页 |
4.3 生活质量量表 | 第24-25页 |
5 资料收集 | 第25页 |
6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7 伦理原则 | 第26页 |
8 质量控制 | 第26-27页 |
9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结果 | 第28-43页 |
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及疾病一般资料 | 第28页 |
2 干预前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水平 | 第28-30页 |
3 干预前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水平 | 第30页 |
4 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5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 第31-33页 |
5.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的比较 | 第31-32页 |
5.2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PSQI得分比较 | 第32页 |
5.3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 第32-33页 |
6 体外反搏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 第33-43页 |
6.1 不同时间点干预组和对照组PSQI得分比较 | 第33-41页 |
6.2 不同时间点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50页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第43-44页 |
2 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水平分析 | 第44-45页 |
3 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水平分析 | 第45-46页 |
4 体外反搏治疗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46-48页 |
4.1 体外反搏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 | 第46页 |
4.2 体外反搏对入睡时间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体外反搏对睡眠时间的影响 | 第47页 |
4.4 体外反搏对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 第47页 |
4.5 体外反搏对催眠药物使用的影响 | 第47页 |
4.6 体外反搏对日间功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5 体外反搏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6 不足与进一步设想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综述 冠心病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现状 | 第5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