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O2对某些离子液体自组装结构的调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离子液体概述第11-13页
        1.2.1 离子液体的分类第11-12页
        1.2.2 离子液体的性质第12页
        1.2.3 离子液体的应用第12-13页
    1.3 离子液体聚集行为的研究第13-15页
        1.3.1 胶束第14页
        1.3.2 囊泡第14-15页
        1.3.3 液晶第15页
    1.4 离子液体簇集行为的调控第15-18页
        1.4.1 有机添加剂对离子液体簇集行为的调控第16页
        1.4.2 电解质对离子液体簇集行为的调控第16页
        1.4.3 pH值对离子液体簇集行为的调控第16-17页
        1.4.4 光对离子液体簇集行为的调控第17页
        1.4.5 温度对离子液体簇集行为的影响第17-18页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CO_2调控类胆碱离子液体自组装结构的转变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实验部分第22-25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22页
        2.2.2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第22-23页
        2.2.3 电导法测定CAC值第23-24页
        2.2.4 簇集体粒径的测定第24页
        2.2.5 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第24页
        2.2.6 低温透射电镜(Cryo-TEM)第24-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3.1 离子液体的热物理性质第25页
        2.3.2 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簇集行为第25-26页
        2.3.3 CO_2驱动的囊泡到胶束自组装结构的转变第26-30页
        2.3.4 CO_2驱动的离子液体自组装结构转变的机理第30-31页
    2.4 潜在应用第31-33页
    2.5 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CO_2对阴离子为烷酮类离子液体自组装结构的调控第35-53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9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36页
        3.2.2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第36-38页
        3.2.3 电导法测定CAC值第38页
        3.2.4 簇集体粒径的测定第38页
        3.2.5 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第38页
        3.2.6 低温透射电镜(Cryo-TEM)分析第38-3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50页
        3.3.1 离子液体的熔点和热稳定性第39页
        3.3.2 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簇集行为第39-41页
        3.3.3 CO_2驱动的胶束到囊泡的转变第41-45页
        3.3.4 CO_2诱导的离子液体在CuCl_2水溶液中自组装结构的转变第45-50页
    3.4 小结第50-53页
第四章 CO_2对阳离子为咪唑类离子液体自组装结构的调控第53-65页
    4.1 前言第53页
    4.2 实验内容第53-58页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3-54页
        4.2.2 离子液体的合成和表征第54-58页
        4.2.3 电导法测定CAC值第58页
        4.2.4 簇集体粒径的测定第58页
        4.2.5 低温透射电镜(Cryo-TEM)分析第5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4.3.1 离子液体的某些热物理性质第58-59页
        4.3.2 离子液体在水中的胶束化参数第59-62页
        4.3.3 CO_2驱动的胶束到囊泡自组装结构的转变第62-63页
        4.3.4 CO_2对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结构的调控机理第63-64页
    4.4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锌、铋系光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与5-羟甲基糠醛及其衍生物相互作用的红外和核磁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