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抓氢键 | 第10-14页 |
1.2.1 抓氢键简介 | 第10-11页 |
1.2.2 抓氢键成键类型及表征手段 | 第11-14页 |
1.3 聚吡唑硼酸盐配体及其配合物 | 第14-23页 |
1.3.1 命名 | 第14-15页 |
1.3.2 合成 | 第15-2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二吡唑硼酸盐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60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6-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59页 |
2.2.1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 | 第28-29页 |
2.2.2 实验试剂及其纯化 | 第29-30页 |
2.2.3 原料的制备-双三苯基膦硝酸亚铜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4 二吡唑硼酸盐配体[(BBN)Bp~R]-的合成 | 第31-33页 |
2.2.5 二吡唑硼酸单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33-36页 |
2.2.6 二吡唑硼酸双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36-38页 |
2.2.7 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2.2.8 产物结构表征 | 第55-5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二吡唑硼酸铜配合物催化N-H键插入反应性能研究 | 第60-68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60-61页 |
3.1.1 苯甘氨酸乙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性 | 第60页 |
3.1.2 基于抓氢键的新型催化开关模型 | 第60-6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1-66页 |
3.2.1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 | 第61页 |
3.2.2 实验试剂及其纯化 | 第61-62页 |
3.2.3 铜催化N-H键插入反应 | 第62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3.2.5 产物结构表征 | 第6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4.1 结论 | 第68页 |
4.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8页 |
附录 | 第8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