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论文创新点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2.1 贫困的涵义 | 第13页 |
2.2 贫困的测算 | 第13-15页 |
2.2.1 国内关于贫困测算的研究 | 第13-14页 |
2.2.2 国外关于贫困测算的研究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 | 第15-16页 |
2.3.1 国外学者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 | 第15页 |
2.3.2 国内学者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 | 第15-16页 |
2.4 国内外关于老年贫困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8页 |
2.4.1 国外关于老年贫困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页 |
2.4.2 国内关于老年贫困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8页 |
2.5 关于缓解老年贫困的对策研究 | 第18-19页 |
2.6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1页 |
3 西部农村老年贫困的界定和估计 | 第21-25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3.1.1 老年的定义 | 第21页 |
3.1.2 贫困定义及类型 | 第21页 |
3.1.3 收入的构成和计算 | 第21-22页 |
3.2 贫困线和贫困率的计算和确定 | 第22-25页 |
3.2.1 主观感觉法 | 第22-23页 |
3.2.2 国际贫困线法,也叫做“1 天1美元”法 | 第23页 |
3.2.3 收入比例法(国际标准贫困线法) | 第23-25页 |
4 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第25-39页 |
4.1 样本基本构成分析 | 第25-27页 |
4.2 贫困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第27-38页 |
4.2.1 老年人个人特征对贫困的影响 | 第27-30页 |
4.2.2 老年人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 | 第30-33页 |
4.2.3 老年人经济特征对贫困的影响 | 第33-36页 |
4.2.4 老年人健康特征对贫困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5 其他特征对贫困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小结 | 第38-39页 |
5 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5.1 模型的介绍 | 第39-40页 |
5.2 自变量的选择 | 第40-41页 |
5.3 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第41-45页 |
5.4 小结 | 第45-49页 |
6 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49-53页 |
6.1 区域方面 | 第49页 |
6.1.1 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 | 第49页 |
6.1.2 区位偏远,产业结构单一 | 第49页 |
6.2 政府方面 | 第49-50页 |
6.2.1 国家区域政策的不平衡性 | 第49-50页 |
6.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 第50页 |
6.3 社会方面 | 第50-51页 |
6.3.1 文化贫困 | 第50-51页 |
6.3.2 传统“孝”文化受到冲击,赡养老人的意识淡薄 | 第51页 |
6.4 家庭方面 | 第51页 |
6.4.1 子女过多,负担重 | 第51页 |
6.4.2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弱化 | 第51页 |
6.5 个人方面 | 第51-53页 |
6.5.1 思想固化,个人储蓄不足 | 第51-52页 |
6.5.2 健康生理方面差,因病返贫 | 第52-53页 |
7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7.1 结论 | 第53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7.2.1 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符合西部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53-54页 |
7.2.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基础医疗建设 | 第54页 |
7.2.3 弘扬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54-55页 |
7.2.4 传统观念的转变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