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1 小型天线阵列去耦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2 大规模天线阵列去耦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章节架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表面波耦合抑制的超表面去耦方法研究 | 第23-36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表面波耦合抑制原理 | 第23-26页 |
2.2.1 表面波的产生与特性 | 第23-25页 |
2.2.2 表面波耦合的抑制 | 第25-26页 |
2.3 方环型缝隙超表面单元设计与仿真 | 第26-28页 |
2.4 加载超表面覆层天线阵列设计及仿真 | 第28-32页 |
2.4.1 阵列天线及超表面覆层设计 | 第28页 |
2.4.2 超表面加载前后性能对比与分析 | 第28-32页 |
2.5 超表面覆层天线阵列实验验证 | 第32-34页 |
2.6 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基于空间耦合场调控的单极化天线阵列去耦研究 | 第36-51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微带贴片天线空间耦合场近场分布特性 | 第36-38页 |
3.3 “Ⅰ”型缝隙超表面特性及去耦原理 | 第38-45页 |
3.3.1 “Ⅰ”型缝隙超表面特性 | 第38-41页 |
3.3.2 E面耦合抑制原理 | 第41-42页 |
3.3.3 H面耦合抵消原理 | 第42-45页 |
3.4 “Ⅰ”型缝隙超表面去耦效果 | 第45-48页 |
3.4.1 1×2单极化微带天线阵列 | 第45-47页 |
3.4.2 2×2单极化微带天线阵列 | 第47-48页 |
3.5 “Ⅰ”型缝隙超表面去耦效果实验验证 | 第48-49页 |
3.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基于空间耦合场调控的双极化天线阵列去耦研究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双极化天线耦合特性 | 第51-52页 |
4.3 十字形缝隙超表面解耦原理 | 第52-57页 |
4.3.1 十字形缝隙超表面特性分析 | 第52-56页 |
4.3.2 十字形缝隙超表面解耦双极化阵列原理 | 第56-57页 |
4.4 十字形缝隙超表面去耦效果 | 第57-61页 |
4.4.1 双极化微带天线阵列解耦设计及解耦效果 | 第57-59页 |
4.4.2 单极化微带天线阵列去耦效果对比 | 第59-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基于超表面的多阵元天线阵列去耦研究 | 第63-74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基于超表面的单极子天线阵列去耦设计 | 第63-65页 |
5.2.1 单极子阵列天线解耦设计 | 第64页 |
5.2.2 单极子阵列解耦前后参数对比 | 第64-65页 |
5.3 基于超表面的交叉偶极子阵列去耦设计 | 第65-69页 |
5.3.1 交叉偶极子阵列及解耦设计 | 第65-67页 |
5.3.2 交叉偶极子阵列解耦前后参数对比 | 第67-69页 |
5.4 基于混合表面的多阵元阵列去耦设计 | 第69-72页 |
5.4.1 混合表面设计 | 第69-70页 |
5.4.2 混合表面解耦效果 | 第70-72页 |
5.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74-7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