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SDN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1.1.2 SDN面临的挑战 | 第11-12页 |
1.1.3 SDN流量工程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SDN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流量工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关键背景技术介绍 | 第18-32页 |
2.1 SDN网络架构和接口 | 第18-21页 |
2.1.1 SDN网络架构 | 第18-20页 |
2.1.2 SDN网络接口 | 第20页 |
2.1.3 SDN网络特点 | 第20-21页 |
2.2 SDN交换机介绍 | 第21-25页 |
2.2.1 OpenFlow协议 | 第21-24页 |
2.2.2 SDN交换机 | 第24-25页 |
2.3 SDN控制器介绍 | 第25-30页 |
2.3.1 Ryu控制器架构与模块分析 | 第25-28页 |
2.3.2 Ryu控制器应用程序开发 | 第28-29页 |
2.3.3 Floodlight、POX等其他控制器 | 第29-30页 |
2.4 Mininet仿真平台介绍 | 第30-31页 |
2.4.1 Mininet系统架构 | 第30页 |
2.4.2 Mininet代码分析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SDN流量工程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 第32-44页 |
3.1 SDN流量工程问题概述 | 第32-33页 |
3.1.1 SDN中流量统计技术 | 第32页 |
3.1.2 SDN中的控制器和交换机性能 | 第32-33页 |
3.1.3 SDN流量工程问题 | 第33页 |
3.2 SDN流量工程问题模型构建 | 第33-39页 |
3.2.1 SDN交换机模型 | 第33-36页 |
3.2.2 SDN路由优化模型 | 第36-39页 |
3.3 SDN流量工程遗传算法 | 第39-43页 |
3.3.1 遗传算法设计 | 第39-41页 |
3.3.2 遗传算法实现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SDN流量工程算法的Ryu控制器实现 | 第44-62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4-45页 |
4.2 拓扑发现模块 | 第45-51页 |
4.2.1 LLDP协议 | 第46-48页 |
4.2.2 拓扑发现机制 | 第48-51页 |
4.2.3 拓扑信息分析 | 第51页 |
4.3 路由算法模块 | 第51-56页 |
4.3.1 网段划分 | 第51-52页 |
4.3.2 PacketIn事件的处理 | 第52-54页 |
4.3.3 计算路由表 | 第54-56页 |
4.3.4 floyd最短路径算法 | 第56页 |
4.3.5 路由优化算法 | 第56页 |
4.4 RyuApp的开发 | 第56-60页 |
4.4.1 定义RESTAPI接口 | 第57-58页 |
4.4.2 定义API调用的EventRequest函数 | 第58页 |
4.4.3 注册事件的响应函数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62-72页 |
5.1 实验过程 | 第62-66页 |
5.1.1 搭建自定义拓扑 | 第62-63页 |
5.1.2 网络拓扑发现 | 第63页 |
5.1.3 网络路由计算 | 第63-64页 |
5.1.4 监测网络流量 | 第64-65页 |
5.1.5 运行流量工程算法 | 第65-66页 |
5.2 算法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