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回顾 | 第9-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婚姻法运动及其在山东省的开展情况 | 第15-27页 |
一、婚姻法的制定及其思想渊源 | 第15-17页 |
二、婚姻法的实施与婚姻法运动 | 第17-19页 |
三、山东省开展婚姻法运动的具体实践 | 第19-27页 |
(一) “以生产为中心” | 第20-22页 |
(二) 配合建国初期各项社会运动 | 第22-23页 |
(三) 结合其他促进妇女平等的措施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婚姻法运动中妇女“主体性”的呈现 | 第27-35页 |
一、婚姻法运动中妇女“主体性”界定 | 第27-28页 |
二、婚姻法运动中妇女“主体性”的呈现:基于案例的分析 | 第28-35页 |
(一) 建构的“主体性” | 第28-30页 |
(二) 实践的“主体性” | 第30-35页 |
第三章 婚姻法运动中影响妇女“主体性”的因素 | 第35-41页 |
一、政治因素:劳动、生产与新阶级话语兴起 | 第35-37页 |
二、历史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三、法治因素:国家法制体系与法律观念的缺失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婚姻法运动对妇女“主体性”的塑造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