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重金属冶炼论文--铜论文

铜始极片摆动拍打整形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论文提出的背景第11-15页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整形的定义与分类第15-16页
        1.2.2 国内外整形技术发展和研究情况第16-18页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整形理论与整形实验机主要结构参数计算第21-33页
    2.1 整形理论分析第21-25页
        2.1.1 弹塑性弯曲的基本概念第21-23页
        2.1.2 屈服准则第23-24页
        2.1.3 塑性流动法则第24页
        2.1.4 加工硬化第24-25页
        2.1.5 附加应力第25页
        2.1.6 残余应力第25页
    2.2 摆动拍打整形实验机的工作原理第25-26页
    2.3 摆动拍打整形实验机的主要结构参数计算第26-30页
        2.3.1 用主应力法计算薄板弯曲变形的应力第26-28页
        2.3.2 用滑移线法计算薄板弯曲变形的应力第28-29页
        2.3.3 摆动拍打气缸缸径计算第29-30页
    2.4 摆动拍打整形机实验机设计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摆动拍打整形机整形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第33-65页
    3.1 有限元法第33-34页
    3.2 DEFORM软件介绍第34-35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5-44页
        3.3.1 铜始极片摆动拍打整形实验机模型简化第35页
        3.3.2 模拟控制初始条件与对象模型输入第35-37页
        3.3.3 网格划分第37-38页
        3.3.4 定义材料第38-40页
        3.3.5 驱动条件第40-41页
        3.3.6 接触设置第41-42页
        3.3.7 仿真控制设置第42-44页
        3.3.8 分析求解与后处理第44页
    3.4 仿真方案第44页
    3.5 仿真结果分析第44-63页
        3.5.1 第一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44-48页
        3.5.2 第二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48-52页
        3.5.3 第三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52-53页
        3.5.4 第四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53-55页
        3.5.5 第五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55-57页
        3.5.6 第六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57-59页
        3.5.7 第七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59-61页
        3.5.8 第八组摆动拍打整形仿真结果分析第61-63页
    3.6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63-64页
    3.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实验研究第65-89页
    4.1 实验的目的第65页
    4.2 实验的原理第65-68页
        4.2.1 正交实验的基本理论第65页
        4.2.2 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第65-67页
        4.2.3 方差分析的基本理论第67页
        4.2.4 始极片悬垂度要求第67-68页
    4.3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68-69页
    4.4 实验方案第69-70页
    4.5 测量方法第70-72页
        4.5.1 厚度测量方法第70页
        4.5.2 始极片悬垂度的测量方法第70-72页
    4.6 实验数据第72-78页
    4.7 实验结果分析第78-87页
        4.7.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78-79页
        4.7.2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第79-87页
    4.8 实验效果第87页
    4.9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5.1 结论第89页
    5.2 展望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越地裂缝框架结构在复杂灾变作用下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竞争力视角的A民营家具企业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