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4-15页 |
2.2 三种AgNPs和AgNPs@PNIPAM水凝胶的制备 | 第15-16页 |
2.2.1 纳米银的制备 | 第15-16页 |
2.2.2 AgNPs@PNIPAM水凝胶的制备 | 第16页 |
2.3 三种纳米银以及对应的PNIPAM水凝胶物理特性测试 | 第16-17页 |
2.3.1 扫描电镜(SEM) | 第16-17页 |
2.3.2 透射电镜(TEM) | 第17页 |
2.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UV-Vis) | 第17页 |
2.3.4 X射线衍射(XRD) | 第17页 |
2.4 三种纳米银以及对应的PNIPAM水凝胶体外抗菌实验 | 第17-18页 |
2.4.1 LB培养基的配制 | 第17页 |
2.4.2 琼脂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 第17页 |
2.4.3 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17-18页 |
2.4.4 体外抗菌实验 | 第18页 |
2.5 三种纳米银以及对应的PNIPAM水凝胶细胞毒性实验 | 第18-20页 |
2.5.1 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 | 第18-19页 |
2.5.2 细胞相对增值率(RGR)的计算 | 第19页 |
2.5.3 细胞毒性反应分级: | 第19-20页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28页 |
3.1 纳米银的表征结果 | 第21-23页 |
3.1.1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第21页 |
3.1.2 纳米银的XRD表征结果 | 第21-22页 |
3.1.3 纳米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2-23页 |
3.2 AgNPs@PNIPAM水凝胶的表征结果 | 第23-24页 |
3.2.1 PNIPAM的扫描电镜图 | 第23页 |
3.2.2 AgNPs@PNIPAM水凝胶的透射电镜图 | 第23-24页 |
3.2.3 AgNPs@PNIPAM水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4页 |
3.3 体外抗菌实验 | 第24-26页 |
3.3.1 三种纳米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24-25页 |
3.3.2 三种纳米银其复合PNIPAM水凝胶的体外抗菌实验 | 第25-26页 |
3.4 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6-28页 |
3.4.1 纳米银细胞毒性实验 | 第26-27页 |
3.4.2 AgNPs@PNIPAM水凝胶细胞毒性实验 | 第27-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2页 |
4.1 纳米银及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 第28-29页 |
4.2 体外抗菌实验 | 第29-30页 |
4.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30页 |
4.4 在小鼠烫伤模型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 第30-3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2-33页 |
5.1 结论 | 第32页 |
5.2 展望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综述 抗菌敷料研究进展 | 第38-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