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AgIn5S8三元硫化物的修饰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硫铟银光催化剂第11页
    1.3 银掺杂光催化剂第11-12页
    1.4 石墨烯第12页
    1.5 钨酸铋光催化剂第12-14页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Ag/AgIn_5S_8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6-36页
    2.1 前言第16-17页
    2.2 实验第17-20页
        2.2.1 实验试剂第17页
        2.2.2 实验仪器第17-18页
        2.2.3 Ag/AgIn_5S_8光催化剂的制备第18页
        2.2.4 原子吸收实验第18-19页
        2.2.5 电化学测试第19页
        2.2.6 光催化降解实验第19页
        2.2.7 矿化实验第19-20页
        2.2.8 COD去除实验第2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0-35页
        2.3.1 XRD分析第20-21页
        2.3.2 XPS分析第21页
        2.3.3 实际还原银的测定第21-22页
        2.3.4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第22-23页
        2.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23-25页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第25-26页
        2.3.7 光致发光光谱第26页
        2.3.8 光电流响应第26-27页
        2.3.9 光催化实验第27-30页
        2.3.10 pH的影响第30页
        2.3.11 TC·HCl降解中间产物分析第30-32页
        2.3.12 活性捕获实验第32页
        2.3.14 2.5 %Ag/AgIn_5S_8光催化降解TC·HCl的机理第32-34页
        2.3.15 Ag/AgIn_5S_8在实际制药废水中的矿化效率第34页
        2.3.16 药物废水COD的改变第34-35页
    2.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rGO/AgIn_5S_8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6-53页
    3.1 前言第36-37页
    3.2 实验第37-39页
        3.2.1 实验试剂第37页
        3.2.2 实验仪器第37页
        3.2.3 催化剂的制备第37-38页
        3.2.4 电化学测试第38页
        3.2.5 暗反应动力学第38页
        3.2.6 光催化降解2-NP和4-NP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3.3.1 XRD分析第39-40页
        3.3.2 XPS分析第40-41页
        3.3.3 SEM和TEM分析第41-42页
        3.3.4 拉曼分析第42页
        3.3.5 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42-43页
        3.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43-44页
        3.3.8 光致发光光谱第44-45页
        3.3.9 光生电流和交流阻抗分析第45-46页
        3.3.10 吸附动力学第46-47页
        3.3.11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7-48页
        3.3.12 1%rGO/AIS的循环利用第48-49页
        3.3.13 活性捕获实验第49-50页
        3.3.14 光催化降解机理第50-51页
        3.3.15 rGO/AIS光催化降解实际药物废水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Bi_2WO_6/AgIn_5S_8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3-68页
    4.1 前言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4.2.1 实验试剂第54页
        4.2.2 实验仪器第54页
        4.2.3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54-55页
        4.2.4 光电化学实验第55页
        4.2.5 光催化实验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7页
        4.3.1 XRD分析第56页
        4.3.2 XPS分析第56-57页
        4.3.3 SEM和EDS分析第57-59页
        4.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59-60页
        4.3.5 光电流和交流阻抗分析第60-61页
        4.3.6 PL分析第61-62页
        4.3.7 UV-vis漫反射光谱分析第62-63页
        4.3.8 光催化降解TC·HCl第63-64页
        4.3.9 活性捕获实验第64页
        4.3.10 还原六价铬第64-65页
        4.3.11 光催化机理第65-66页
        4.4.12 实际药物废水COD去除率第66-67页
    4.4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总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80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岛北部晚新生代玄武岩岩石学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
下一篇:CuAg/Al2O3催化乙酰丙酸合成γ-戊内酯以及Ag抑制Cu析出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