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运作下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2-28页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0.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0.3.3 技术路线图 | 第25-27页 |
0.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1 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理论分析 | 第28-36页 |
1.1 出口信用保险概述 | 第28-30页 |
1.1.1 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 | 第28页 |
1.1.2 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主体 | 第28-29页 |
1.1.3 出口信用保险的运营原则 | 第29-30页 |
1.2 出口信用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 第30-33页 |
1.2.1 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经济学分析 | 第30-32页 |
1.2.2 出口信用保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 第32-33页 |
1.3 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 | 第33-36页 |
1.3.1 出口信用保险的微观功能 | 第33-34页 |
1.3.2 出口信用保险的宏观功能 | 第34-36页 |
2 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36-50页 |
2.1 国际出口信用保险的起源 | 第36页 |
2.2 国际代表性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 | 第36-40页 |
2.2.1 英国出口信用保险体系 | 第37-38页 |
2.2.2 法国出口信用保险体系 | 第38-39页 |
2.2.3 日本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 第39-40页 |
2.3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历程 | 第40-42页 |
2.4 商业化运作前后出口信用保险现状对比分析 | 第42-50页 |
2.4.1 出口信用保险的运营模式选择分析 | 第42-44页 |
2.4.2 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 第44-50页 |
3 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出口贸易的机制分析 | 第50-63页 |
3.1 出口商的成本效应分析 | 第50-52页 |
3.1.1 对生产成本的调整分析 | 第50-51页 |
3.1.2 对管理成本的调整分析 | 第51页 |
3.1.3 对坏账成本的调整分析 | 第51-52页 |
3.1.4 对机会成本的调整分析 | 第52页 |
3.2 进出口商结算方式分析 | 第52-59页 |
3.2.1 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 第53-57页 |
3.2.2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3.2.3 信保贸易结算方式优势分析 | 第58-59页 |
3.3 出口商融资能力分析 | 第59-63页 |
3.3.1 传统贸易融资问题 | 第59-60页 |
3.3.2 信保贸易融资业务形式 | 第60-61页 |
3.3.3 信保贸易融资的优势分析 | 第61-63页 |
4 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63-76页 |
4.1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 第63-68页 |
4.1.1 变量选取 | 第63-64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64-66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66-68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68-74页 |
4.2.1 平稳性检验 | 第68-71页 |
4.2.2 长期协整关系分析 | 第71-73页 |
4.2.3 短期误差修正 | 第73-74页 |
4.3 因果关系检验 | 第74页 |
4.4 商业化运作前后实证结果对比分析 | 第74-76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6-80页 |
5.1 结论 | 第76页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76-80页 |
5.2.1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 第77页 |
5.2.2 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相关建议 | 第77-78页 |
5.2.3 对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相关建议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1989-2012年的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