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论文--原子物理学论文

碱金属原子集群吸收与色散特性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5页
    1.2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原子集群吸收和色散特性理论模型第17-28页
    2.1 二能级原子集群的吸收和色散特性第17-23页
        2.1.1 密度矩阵理论第18页
        2.1.2 光学布洛赫方程第18-20页
        2.1.3 吸收和色散特性第20-23页
    2.2 加宽条件下的吸收和色散特性第23-25页
        2.2.1 均匀加宽效应第23-24页
        2.2.2 非均匀加宽效应第24-25页
    2.3 吸收和色散的等价关系第25-27页
        2.3.1 均匀加宽条件下吸收和色散的等价关系第25-26页
        2.3.2 Kramers-Kronig关系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铷原子集群吸收和色散特性理论仿真第28-43页
    3.1 铷原子集群的粒子数密度和电偶极矩第28-33页
        3.1.1 铷原子集群的粒子数密度第28-30页
        3.1.2 超精细能级结构和对应的电偶极矩第30-33页
    3.2 铷原子集群D1线吸收和色散曲线理论仿真第33-42页
        3.2.1 铷原子集群D1线吸收特性第33-37页
        3.2.2 铷原子集群D1线色散特性第37-41页
        3.2.3 铷原子集群吸收和色散特性的等价关系第41-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铷原子蒸气透过率和色散曲线测量第43-56页
    4.1 铷原子蒸气透过率曲线测量第43-50页
        4.1.1 实验方案第43-45页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50页
    4.2 铷原子蒸气色散曲线测量第50-55页
        4.2.1 实验方案第50-51页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4页
        4.2.3 进一步应用的讨论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5.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56-57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57页
    5.3 论文中的不足及后续工作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热流密度负载下连续面形分立驱动变形镜对畸变波前的补偿问题研究
下一篇:燃烧驱动连续波HF/DF激光器嵌入式无线测控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