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水量平衡论文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以清水河流域和蔡家川流域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20页
     ·信息熵理论第8-13页
       ·熵理论的概述第8-11页
       ·信息熵的基本性质第11-12页
       ·信息熵的优势第12-13页
     ·基于DEM的地形信息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土地利用信息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信息熵在径流中的研究现状第18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0-25页
     ·清水河流域概况第20-22页
       ·地理位置第20页
       ·植被第20-21页
       ·地质、地貌第21页
       ·气候与水文第21页
       ·土壤情况第21-22页
     ·蔡家川概况第22-25页
       ·地理位置第22页
       ·植被第22-23页
       ·地质、地貌第23-24页
       ·气候与水文第24页
       ·土壤情况第24-25页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5-36页
     ·项目来源第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36页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DEM地形信息研究方法第26-33页
         ·基于DEM的流域提取方法第26-29页
         ·DEM地形信息容量的分析方法第29-31页
         ·DEM地形信息容量的量化指标的提取第31-33页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研究方法第33-35页
       ·基于信息熵理论分析径流对各影响因子熵的敏感性研究方法第35-36页
4.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清水河流域和蔡家川流域地形信息分析第36-49页
     ·地形数据来源第36页
     ·基于DEM提取流域的方法第36-42页
       ·DEM的生成第36-37页
       ·河网的提取第37-42页
         ·不同集水面积阈值的河网提取第37页
         ·临界支撑面积的选择第37-42页
       ·提取流域DEM第42页
     ·DEM地形信息容量分析第42-47页
     ·小结与讨论第47-49页
5.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清水河流域和蔡家川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第49-57页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确定第49-51页
     ·土地利用数据来源及处理第51-52页
     ·清水河和蔡家川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变化第52-55页
     ·小结与讨论第55-57页
6. 径流对土地利用信息熵的敏感性分析第57-60页
     ·径流数据来源及处理第57页
     ·基于信息熵理论分析径流量对土地利用信息熵的敏感性第57-58页
     ·小结与讨论第58-60页
7. 结果与讨论第60-63页
     ·结果第60-61页
     ·讨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个人简介第67-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下降雨—径流关系
下一篇:天津滨海耐盐植物筛选及植物耐盐性评价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