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模拟与分析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水动力模拟第17-18页
        1.2.2 水质模拟第18-19页
        1.2.3 人工湿地的应用第19-23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3-25页
        1.3.1 研究目的第23-24页
        1.3.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5-37页
    2.1 人工湿地第25-28页
        2.1.1 人工湿地基本原理第25页
        2.1.2 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第25-28页
    2.2 东八路人工湿地第28-31页
        2.2.1 广利河污染现状第28页
        2.2.2 工程总体概况第28-30页
        2.2.3 工程现场特征第30页
        2.2.4 工程运行机制第30-31页
    2.3 总体工艺方案与系统设置第31-34页
        2.3.1 总体工艺方案第31页
        2.3.2 工艺系统设置第31-34页
    2.4 工程处理规模和进出水水质设计第34-36页
        2.4.1 工程处理规模第34页
        2.4.2 设计进出水水质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东八路人工湿地二维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第37-57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原理第37-42页
        3.2.1 控制方程第37-39页
        3.2.2 数值方法第39-42页
    3.3 东八路人工湿地模型构建第42-50页
        3.3.1 模拟区域第42页
        3.3.2 计算网格划分第42-45页
        3.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45-46页
        3.3.4 基本参数第46-47页
        3.3.5 水动力模块设置第47-50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3.4.1 水面线模拟第50-52页
        3.4.2 流场模拟第52-53页
        3.4.3 流速模拟第53-56页
        3.4.4 分析第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东八路人工湿地水质数值模拟第57-77页
    4.1 前言第57页
    4.2 水质数值模拟原理第57-61页
        4.2.1 控制方程第59页
        4.2.2 数值方法第59-61页
    4.3 WASP模型中的水质指标第61-64页
        4.3.1 BOD第61-63页
        4.3.2 COD第63-64页
    4.4 东八路人工湿地的水质模型构建第64-70页
        4.4.1 BOD-NH3-TP模型建立第66-70页
        4.4.2 COD模型建立第70页
    4.5 净化效果及年污染消减量第70-75页
        4.5.1 净化效果延迟分析第71页
        4.5.2 BOD净化效果第71-72页
        4.5.3 NH_3-N净化效果第72-73页
        4.5.4 TP净化效果第73页
        4.5.5 COD净化效果第73-74页
        4.5.6 污染物年平均去除率第74-75页
    4.6 结果分析第75-76页
    4.7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东八路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类比分析第77-88页
    5.1 前言第77页
    5.2 回归分析方法概述第77页
    5.3 进出水水质标准第77-78页
    5.4 污染物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关系第78-85页
        5.4.1 COD去除率与水力负荷关系第79-81页
        5.4.2 BOD去除率与水力负荷关系第81-82页
        5.4.3 氨氮去除率与水力负荷关系第82-83页
        5.4.4 TP去除率与水力负荷关系第83-85页
    5.5 污染物年平均去除率及消减量第85-87页
        5.5.1 污染物年平均去除率第85-86页
        5.5.2 污染物年消减量第86-87页
    5.6 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结论第88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88-89页
    6.3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说明第96-9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畜禽粪便施用对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及植物有效性影响研究
下一篇:麻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