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直播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0-23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1、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家认同危机第10-11页
        2、首个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及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及动机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5页
        1、内容分析法第13-14页
        2、文本分析法第14页
        3、符号学分析法第14-15页
    (四)国外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23页
        1、关于中国国家认同的研究第15-17页
        2、关于媒介仪式的研究第17-20页
        3、关于电视仪式与国家认同的研究第20-23页
二、“电视仪式”与“国家认同”的概念第23-39页
    (一)“电视仪式”与“国家认同”定义第23-30页
        1、什么是“电视仪式”第23-26页
        2、什么是“国家认同”第26-30页
    (二)“电视仪式”与“国家认同”关系解读第30-39页
        1、电视仪式缘何能对国家认同进行建构第30-33页
        2、电视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一般途径第33-36页
        3、电视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工具:电视媒介的符号系统第36-39页
三、国家公祭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他者”与“自我”第39-51页
    (一)国家认同建构的前提:“他者”形象的塑造第39-44页
        1、“他者”形象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前提意义第39-40页
        2、言语文本对日本“他者”残暴形象的塑造第40-43页
        3、仪式音乐对塑造日本“他者”形象的强化第43-44页
    (二)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自我”形象的塑造第44-51页
        1、“自我”形象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意义第44-45页
        2、电视画面对“自我”身份符号的呈现第45-47页
        3、言语文本对“英勇和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第47-48页
        4、仪式音乐对塑造“自我”形象的强化第48-51页
四、国家公祭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集体记忆”与“仪式直播”第51-66页
    (一)国家认同建构重要内容:集体记忆的塑造第51-59页
        1、“集体记忆”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凝聚意义第51-52页
        2、电视画面对集体记忆符号的呈现第52-56页
        3、言语文本对历史事实的强调第56-57页
        4、仪式音乐对集体记忆塑造的强化第57-59页
    (二)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方式:仪式直播第59-66页
        1、“仪式直播”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双重意义第59-60页
        2、仪式规模体现国家最高规格第60-62页
        3、仪式符号承载国家意义第62-66页
五、关于本文研究的结论和建言第66-70页
    (一)电视仪式构建国家认同的途径总结第66-69页
    (二)关于本文研究的建言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阅读的受众研究
下一篇:人际传播中社交媒体的比较研究--以QQ和微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