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高速公路的概念 | 第14页 |
2.2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 第1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3.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14-15页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5-16页 |
2.3.3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辽宁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 | 第18-27页 |
3.1 辽宁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现状 | 第18-20页 |
3.1.1 辽宁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 | 第18-19页 |
3.1.2 辽宁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制 | 第19页 |
3.1.3 辽宁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 | 第19页 |
3.1.4 辽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3.2 辽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3.2.1 管理机制需进一步优化 | 第20-21页 |
3.2.2 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21页 |
3.2.3 制度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 第21-22页 |
3.2.4 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 第22页 |
3.2.5 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薄弱 | 第22页 |
3.3 辽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3.3.1 管理机制建设未能根据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 | 第23页 |
3.3.2 “重处置、轻防范”的意识比较突出 | 第23页 |
3.3.3 依法开展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 | 第23-24页 |
3.3.4 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24页 |
3.3.5 安全管理研发能力不足 | 第24页 |
3.4 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3.4.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保障能力提出新要求 | 第24-25页 |
3.4.2 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水平提出新要求 | 第25页 |
3.4.3 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高速公路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国外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第27-30页 |
4.1 日本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 第27-28页 |
4.2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 第28页 |
4.3 法国高速公路管理 | 第28页 |
4.4 国外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对我省的启示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完善辽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0-34页 |
5.1 建立科学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机制 | 第30页 |
5.1.1 科学规划管理体制顶层设计 | 第30页 |
5.1.2 全面深化安全运行机制改革 | 第30页 |
5.2 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模式 | 第30-31页 |
5.2.1 建立全面的应急管理系统 | 第30页 |
5.2.2 健全综合性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机制 | 第30-31页 |
5.2.3 加强风险预估与源头管控 | 第31页 |
5.3 完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 第31页 |
5.3.1 着力优化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 第31页 |
5.3.2 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政策体系 | 第31页 |
5.4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能力 | 第31-32页 |
5.4.1 大力实施人才兴局战略 | 第31页 |
5.4.2 不断加强职工培训教育 | 第31-32页 |
5.4.3 增强安全管理培训的针对性 | 第32页 |
5.5 加强安全管理技术设施研发,增强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 第32-34页 |
5.5.1 加强科研机制建设 | 第32页 |
5.5.2 创新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 | 第32页 |
5.5.3 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 | 第32-33页 |
5.5.4 创新团队建设 | 第33-34页 |
第六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